第99章 簪花礼上会群英 孝诗一首动人心

他略一沉吟,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灯下缝衣、祖母灶前忙碌的身影,以及柳云卿母亲那殷切而感激的目光。一种真挚的情感涌上心头,他清朗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却字字含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通过一个极其寻常的“临行缝衣”的场景,将母亲对游子的深沉牵挂与担忧,以及子女难以回报母恩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诗成,全场一片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朴实无华却又蕴含深情的诗句打动了。尤其是那些离家求学、深知父母艰辛的秀才们,更是感同身受,眼眶发热。连胡平那向来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动容之色。他沉默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好!好一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言语平淡,却情真意切,意境深远!将慈母之爱、游子之思、反哺之难,寓于寻常事物之中,可谓深得风人之旨!陈彦,你不愧案首之名!”

胡平的高度赞扬,如同定音之锤。之前那些对陈彦年少位居案首还心存些许疑虑或不忿的秀才,此刻也彻底心服口服。周文博深吸一口气,率先拱手道:“陈案首此诗,情深意切,我等不如也!”李茂才也大声道:“说得太好了!就是这么个理儿!俺娘每次送俺出门,也是这般!”众人纷纷附和,由衷赞叹。

经此一番,陈彦这院试案首、“小三元”的地位,在众秀才心中,才算真正得以确立。不仅因其策论见识,更因其诗才与至情至性。

簪花礼在一种融洽与敬佩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陈彦知道,今日之后,他在士林中的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了出去。而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

------

(第九十九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