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佑大雍!云州保住了!”
酒楼茶肆里,人们兴奋地议论着,猜测着战斗的细节;街巷之中,小贩停止了吆喝,行人驻足相庆,甚至有人当场喜极而泣;深宅大院内,家仆们奔走相告,主人则焚香告慰先祖。孩童们虽不懂军国大事,却也感染了这份喜悦,拿着木刀木剑,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模仿着“杀胡虏”的游戏。
更有甚者,一些激动的士子百姓,自发地聚集到皇城广场和主要街口,翘首以盼官方的正式告示,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对太孙殿下、对守城将士的无上崇敬。整个洛阳城,仿佛提前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处处张灯结彩,人人笑逐颜开,久久压抑在心头关于北疆战事的阴霾,在这一刻被彻底驱散。
皇城大内,紫宸殿中。
雍帝手持那份字字千钧的捷报奏章,反复观看了三遍,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是舒展,最终化为一阵爽朗而欣慰的大笑。他放下奏章,目光扫过殿下垂手恭立的文武重臣,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好!好!好!朕的皇孙,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云州得以保全,北疆转危为安,更难得的是,新军初战告捷,陌刀之威,竟能震慑胡虏,迫其退兵!扬我国威,壮我军魂!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他顿了顿,继续道:“奏章中言,宸儿亲临前线,与将士同甘共苦,指挥若定;镇国公常云老当益壮,坐镇中军;陈彦献奇策,练奇兵,功不可没;新军将士奋勇杀敌,方有此胜!传朕旨意,云州守城将士,按功论赏,重重有赏!所有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其家眷由地方官府好生照料,子女入官学,免赋税!朕,要让我大雍的勇士们,生前不负国,死后亦无忧!”
“陛下圣明!天佑大雍!” 殿内群臣齐声高呼,个个面露喜色。北疆安,则天下安,这对于在场的每一位大臣而言,都是莫大的好消息。
雍帝龙心大悦,当即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看向内阁首辅李文渊:“李爱卿!”
“老臣在!” 须发皆白的老首辅李文渊连忙出列躬身。
“即刻传旨礼部、鸿胪寺,并会同兵部、户部,全力筹备凯旋大典!规模要隆重,仪仗要庄严,赏赐要丰厚!待太孙班师回朝,朕要亲率文武百官,出洛阳城十里,迎接朕的皇孙,迎接我大雍凯旋的勇士们!” 雍帝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文渊心中一震,皇帝亲出十里迎接,这是极高的荣宠,本朝罕有!他不敢怠慢,立刻躬身领命:“老臣遵旨!定当会同各部,将庆典筹备得妥妥当当,彰显天朝威仪,不负陛下隆恩!”
消息传出,洛阳城的欢庆气氛更是达到了顶点。百姓们纷纷议论着皇帝陛下十里相迎的殊荣,对太孙殿下和凯旋将士的崇敬之情愈发炽烈。整个帝都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喜悦之中,翘首期盼着英雄们的归来。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表象之下,深藏于权力格局中的暗流,已然开始悄然涌动。
并州,太原,晋王府。
书房内,炭火温暖,檀香袅袅,与外界的秋寒恍若两个世界。晋王赵睿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紫檀木榻上,手中拿着一封封口火漆特殊的密信,正细细品读。他年约四旬,面容保养得极好,俊雅中透着一股养尊处优的雍容,一双微微上挑的凤眼,看似温和,但偶尔流转间,却闪过一丝令人心悸的锐利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