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击”行动带来的短暂战术优势,如同退潮般迅速消失。东部防线观测到,被谐振波严重削弱的“主宰”聚合体,其表面的能量纹路虽然依旧暗淡,但恢复了一丝稳定的节律。更令人不安的是,那些一度陷入混乱的寄生兽群,在短短数小时内,似乎适应了新的能量环境,行动重新变得协调,并且执行着比以往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的战术。
它们不再进行无谓的、消耗自身数量的正面强攻,而是开始有组织地破坏人类防线的支撑点——重点攻击发电设施、通讯中转站、以及尚未被“烛龙之眼”谐振波完全覆盖的声波武器阵地。它们甚至开始利用城市废墟的复杂环境,挖掘地下通道,进行迂回渗透,目标直指防线的后勤枢纽和指挥节点。
“它们在进化战术!”王雷旅长在前线指挥所嘶哑地咆哮,他的部队在最近一次针对物资中转站的防御战中损失惨重,“这些鬼东西学得越来越快了!它们知道我们的弱点在哪里!”
与此同时,全球监测网络捕捉到了更广泛的变化。其他大陆上尚存的人类抵抗据点,纷纷报告寄生兽群的攻击模式发生了类似转变,变得更加狡猾和高效。仿佛那个被“天击”行动短暂撼动的硅基意识网络,在经历初期的混乱后,迅速完成了“系统升级”和“补丁安装”,并且将更新的“战术数据库”同步到了全球每一个节点。
“破壁”工程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谐振波攻击虽然有效,但显然只能作为一次性奇招。敌人强大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让任何静态的防御或攻击手段都显得捉襟见肘。
“‘主宰’的能量场结构正在发生微妙的重组,”陈涛指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脸色难看,“它在试图构建一种动态的、多频率的防御屏障,我们的固定频率谐振波效果正在持续衰减。除非我们能找到并同步攻击它所有可能变化的谐振点,但这需要……近乎无限的计算力和实时追踪能力。”
陆沉默默地听着,他的“可视化”能力也清晰地感知到了“主宰”能量场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调整。这就像是在与一个拥有无限算力的超级AI下棋,对方能在你落子的瞬间,推演出之后所有的可能性并做出最优应对。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锋利的矛,而是更聪明的矛。”陆沉缓缓开口,目光扫过实验室里疲惫的同事们,“或者说,我们需要让矛自己学会寻找弱点。”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放弃预设攻击频率的模式。利用我的感知能力作为实时引导,结合我们最新研发的、具备一定自适应算法的谐振波发射器,在攻击过程中动态调整频率,追踪‘主宰’能量场最薄弱的瞬时谐振点!就像用一根不断变化的音叉,去寻找并敲碎一块复杂水晶最易破裂的特定部位!”
这个构想将陆沉独一无二的能力与尖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人机协同的闭环攻击系统。但这意味着陆沉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维持“可视化”状态,并承受谐振波发射时可能带来的能量反馈冲击,风险极大。
“没有时间犹豫了!”司令员在听取了汇报后,斩钉截铁地批准了这项被称为“灵眸”的升级计划,“敌人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立刻对谐振波发射器进行适应性改装,陆沉同志,你的身体……能承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