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之心”地核深处的实验室,时间仿佛被拉长,又仿佛在几个文明意识的激烈碰撞中飞速流逝。那块“引力奇点核心”碎片不再是冰冷的研究对象,它成为了一个熔炉,一个坩埚,将岩核族的厚重、流光族的灵动、晶语者的精密与地球的混沌,一点点地锻造、融合。
陆沉作为“共鸣协调器”的作用愈发关键。他不再仅仅是翻译或调停,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引导着不同性质的能量与意念,寻找着那条通往“动态平衡”的微妙路径。这个过程对他自身的消耗巨大,右眼的翠绿光芒持续黯淡,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归环协议”的理解,对各种力量本质的把握,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
联合研究团队也经历了从摩擦、磨合到初步默契的过程。岩核族学会了在漫长的推演中预留出“可能性”的余量;流光族开始将闪电般的思维收敛,聚焦于更具建设性的能量结构;晶语者尝试用更直白的能量符号替代部分几何隐喻;而地球的科学家们,则在努力将地脉的混沌特性,转化为可以被理解和重复利用的“可控随机参数”。
突破,发生在一个看似普通的模拟测试中。
当时,团队正在尝试构建一个微型的、仅能覆盖实验室范围的“动态平衡场”原型。按照设计,这个场需要能同时抵御模拟的秩序规则扭曲由晶语者模拟和极端物理冲击由岩核族模拟。
前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不是场域在规则冲击下崩溃,就是在物理碾压中失衡。
负责主控能量输入的流光族结构师显得有些焦躁,其能量流变得不稳定。陆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出言提醒,而是将一缕极其温和的地脉波动,如同安抚般,悄然注入到流光族结构师投射而来的能量意识中。
同时,他看向那位曾提出激进方案的年轻岩核族工程师,传递过去一个鼓励与信任的意念。
下一刻,流光族结构师的能量流稳定下来,并且多了一丝之前未曾有过的、属于地脉的韧性。而那位岩核族工程师,则操控着模拟的引力冲击,不再是一味地刚猛碾压,而是带上了一种如同波浪般起伏的、富有弹性的节奏!
晶语者的规则干扰依旧冰冷精准,地球方提供的混沌参数在其中随机扰动。
就在这多方力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动态协调的方式作用下,实验室中央那个由能量勾勒出的、原本明灭不定的微型场域,突然稳定了下来!
它不再是一个固定的能量罩,而更像是一片缓缓旋转的、内部充斥着无数细微变化却又整体和谐的能量星云。模拟的规则扭曲力在触及它时,被其内部无穷的“可能性路径”分散、引导、消弭;模拟的物理冲击则被那富有弹性的引力节奏层层衰减、吸收。
成功了!
虽然只是一个覆盖范围极小的原型,但其展现出的原理可行性,让所有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振奋!一种跨越文明隔阂的、由共同创造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弥漫在实验室中。
【此乃…‘基石’…真正的…曙光!】岩核长老会的意念充满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