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信中之秘

拓跋隽的问题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刚刚平息下来的郡守府广场上。王明身体肉眼可见地僵硬了一下,周围那些“义士”脸上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隽……隽王爷何出此言?”王明勉强维持着镇定,但声音里的细微颤抖却出卖了他,“太守大人……确是为李强逆贼所害,在场众人皆可为证……”

拓跋隽没有理会他的辩白,目光如炬,扫过地上那些穿着衙役和平民服装的尸体,最后定格在王明手中那封信上。“若是做戏,总要做得逼真些。郭太守若真有心归顺,何须用这等迂回曲折、赔上自己性命的方式?”他冷笑一声,语气中的压迫感愈发沉重,“赵刚,先把信拿过来。”

赵刚上前,几乎是劈手从王明手中夺过信函,恭敬地递给拓跋隽。拓跋隽却没有立刻拆开,只是捏在手中,感受着火漆的硬度,目光依旧锁定在王明脸上,仿佛要穿透他的皮囊,看清其下的真实意图。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以及一种名为猜忌的无声交锋。刚刚还在并肩“作战”的双方,此刻立场变得微妙而紧张。草原战士们握紧了手中的兵刃,警惕地盯着王明等人。而王明身后的那些汉子,也不由自主地靠拢了一些,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沈昭宁在卓玛和秋菊的护卫下,终于穿过已被控制的城门和街道,来到了郡守府前。她一眼便看清了场中这诡异的对峙局面。

“阿隽。”她轻声唤道,驱马来到拓跋隽身边,目光快速扫过跪地的王明、被押走的李强,以及拓跋隽手中那封未曾开启的信。

拓跋隽将信递给她,简略地说了自己的怀疑。沈昭宁接过信,她心中微微一动,似乎某种危机正在解除,但新的迷雾又笼罩上来。

她没有急于拆信,而是看向王明,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审慎:“王郡丞,请起。今夜之事,曲折离奇,殿下心有疑虑,也是常情。你口口声声说郭太守殉城,是为取信李强,助我等破局。

那么,太守可还有别的交代?比如……关于渔阳郡的户籍、粮仓、府库账册?关于如何安抚城中世家大族,稳定民心?”

这一连串具体而关键的问题,远比拓跋隽直接的质问更让王明难以招架。他站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尘,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作一声长叹,苦笑道:“王妃明鉴。太守大人……确实另有交代。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他嘱咐我,除非万不得已,不得……”

他的话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咳嗽声打断。咳嗽声来自郡守府内院!声音虚弱,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熟悉感。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那声音的来源。王明脸色骤变,下意识地想阻拦,却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