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技术爆炸,昆仑星图

青鸾舰的回归,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南疆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不是浪花,而是足以改变地壳结构的汹涌暗流。那满载而归的巡天遗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一场即将席卷整个南疆文明的技术风暴的序曲。

星火研究院,这座南疆智慧与技术的圣殿,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彻底进入了不眠不休的狂热状态。所有非核心的研究项目被暂停,所有的算力、所有的资源、所有研究员的心力,都被集中到了对巡天遗产的解析与消化上。

艾雯作为总负责人,几乎住在了研究院的核心实验室。她的眼眸因长期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但其中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刻都要璀璨。她带领着团队,如同最精密的解码器,一点一点地撬开那些从坟场带回的黑色数据方碑。

首先取得突破的,是材料学。

从“镇渊号”附近收集到的“星辰金”样本,经过分析与逆向工程,其独特的原子晶格结构和能量亲和特性被成功破译。南疆的冶炼工坊在艾雯团队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方舟”数据库和星尘议会提供的部分技术,进行小批量的仿制与合成。虽然纯度远不及正品,性能也只有正品的十之二三,但即便如此,这种被命名为“初级星纹钢”的新型合金,其强度、韧性以及对能量的导性,也全面超越了之前最好的优化玉髓晶合金,立刻被应用于新一代星舰龙骨和关键装甲的制造中。

紧接着,那三台从护卫舰残骸中拆解出的“流光”式亚空间引擎,成为了研究院攻坚的重点。其内部涉及的高维空间折叠与稳定技术,让所有工程师都为之痴迷又头痛。无数个日夜的推演、模拟、失败、再推演……终于,在消耗了海量资源和算力后,团队成功分离出了其最基础的“空间曲率补偿”和“能量流态化”模块,并实现了初步的逆向仿制。

第一台南疆自产的、被命名为“风行-I型”的实验性亚空间引擎被制造出来。在紧张的测试中,它虽然只能达到“流光”引擎百分之十五的效率和稳定性,且能耗巨大,但确确实实地实现了短途的、超越常规光速的亚空间航行!这意味着,南疆的舰船,终于摆脱了只能在常规空间缓慢爬行的窘境,真正拥有了踏足遥远星海的初步资格!

与此同时,对“镇渊号”舰体结构数据和修复指南的研究,也在稳步推进。虽然以目前南疆的工业能力,想要修复这艘庞然大物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其中蕴含的结构力学、能量分布、防御矩阵设计等知识,却如同高屋建瓴,为南疆自行设计建造大型、高性能星舰,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蓝图和理论支撑。

一座全新的、规模远超从前的星舰造船厂,开始在巫月星的卫星背面秘密动工。其设计理念,大量借鉴了“镇渊号”的结构优化方案,目标是建造南疆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具备强大火力和远航能力的重型巡洋舰,代号——“启明星”。

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实力的急速膨胀,也带来了更庞大的资源需求。与星尘议会的贸易变得更加频繁,优化玉髓晶和生命原液的出口量大幅增加,为南疆换回了更多急需的稀有元素和精密工业设备。整个南疆星系,如同一台开足马力的引擎,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着。

而林风,在这股技术狂潮中,并未过多介入具体的研究,他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了艾雯等专业人士。他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处理必要的联盟事务和自身修炼外,都沉浸在了那份从“镇渊号”舰灵处获得的、残缺的上古星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