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间,何雨柱最终妥协:要不住雨水那屋吧。终究是血脉至亲,总不能让父亲流落街头。
但绝不许他去打扰何雨隆的生活。
何雨隆暗自松了口气。
若二叔真要住过来,念及当年收留之恩,他实在难以推辞。
可那小院是他与爱妻的温馨港湾,岂愿被人打破这份宁静?
幸亏何雨柱及时出面,替他挡下了这场尴尬。
冉秋叶整理好何雨水的房间,抱出两床厚实的棉被铺好。
时光荏苒,漂泊十余载的何大清终于重返老宅,住进了女儿昔日的小屋。秋叶,我去厂里了。
路上当心。
晓得。何雨柱转头叮嘱何雨隆:哥,你多留神,别让老头又闹出什么乱子。
包在我身上。
何雨隆会意一笑。
弟弟这是要他盯紧父亲,免得再生事端。
刚送走何雨柱,就见聋老太太领着几位 坊遛弯归来。老太太,一大妈,张婶王婶,散步回来了?
可不嘛。
今儿去哪转悠了?
上日坛公园走了走。
婶子您回来了。何大清连忙向聋老太太问好。哟,大清还在啊。
打今儿起我就回院里住了。
这句话让几位老人面面相觑,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意思是打算长住?
何雨隆低声将何大清被白寡妇赶出家门的事说了个明白。
听罢原委,众人眼神都冷了下来。
当年抛下年幼的何雨水一走了之,如今厚着脸皮回来,哪有这般道理?
回来也罢。聋老太太拄着拐杖敲了敲地面,既回来了就安安分分过日子。
黄土埋脖子的人了,可别再犯糊涂。
您老放心,再不敢了。
天不怕地不怕的何大清,唯独敬畏这位老祖宗。
这些年吃的苦头够多了,往后就想帮着带带孙辈。
若再犯浑,怕是九泉之下都没脸见祖宗。记住今儿说的话。老太太扬起枣木拐杖晃了晃,要敢再犯混,看我不抽断你的老骨头!
老太太握着拐杖暗下决心,下次何大清再惹麻烦就用棍子教训他。王姨,我先回去瞧瞧,过会儿再来。王氏说完便往家走去。
院子里众人晒着太阳闲聊,张氏和一大妈好奇地打听何大清被赶出门的细节,满脸都是对八卦的渴求。雨隆叔!
小五,援朝?你们怎么来了?
何雨隆闻声望去,只见韩春明和李援朝蹬着自行车停在院门口,两人手里都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叔,尝尝我们烤的红薯。李援朝笑着递过红薯。哪儿弄来的?
我们自己烤的。
我是问红薯哪来的?
地里摘的。
偷的?
瞧您说的,李援朝连忙摆手,我俩骑车去乡下玩,看见老乡挖红薯就买了些。
见何雨隆将信将疑,李援朝举手发誓:真是花钱买的!那老伯本来还不肯收钱呢。他想起自己硬塞给老乡一块钱就赶紧跑开的情形,心想要是让当将军的父亲知道他被怀疑偷东西,非挨揍不可。
何雨隆咬开焦香的薯皮,甘甜的滋味让他想起童年放牛时在田间烤红薯的时光。
参军以后就再也没尝过烤红薯的滋味。
想了想,不如在自己的秘境空间里种上一些,随时都能解馋。还有吗?
还剩两个。
都给我吧。
何雨隆接过烤红薯转身走进大杂院。小九,尝尝这个。
雨隆,哪儿来的?
小五和援朝带来的,我去看看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