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古史谜题破玄关:学神妙解惊学界,总裁危机暗涌动

青藤大学图书馆的晨光总是带着书卷气,三楼的古籍阅览室更是静谧得能听见笔尖划过宣纸的轻响。苏沐妍提着保温袋,踮着脚尖穿过书架间的过道,目光像雷达般精准锁定了靠窗的位置 —— 楚寻正坐在那里,面前摊着一本线装的《文献通考》,指尖夹着一支钢笔,偶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仿佛给书页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早啊,楚寻。” 苏沐妍把保温袋轻轻放在桌角,声音压得像羽毛拂过,“今天做了虾仁滑蛋三明治,还有热乎的燕麦牛奶,你快趁热吃。”

楚寻抬起头,眼底还带着一丝未散的书卷气,看到她泛红的耳尖,嘴角不自觉上扬:“辛苦你了,沐妍。其实不用每天这么麻烦的。”

“不麻烦呀,” 苏沐妍坐在他对面,双手轻轻拢了拢裙摆,“能和你一起学习,我效率都变高了。而且……” 她顿了顿,脸颊更红了,“我喜欢给你做早餐。”

这话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楚寻心里,泛起圈圈涟漪。他低头打开保温袋,三明治的香气混合着牛奶的醇厚扑面而来,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三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他见惯了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这种平淡又真挚的温柔,反而让他格外珍视。

“对了,” 苏沐妍拿出《古代金融史》的习题册,眉头微微蹙起,“昨天陈教授留了道附加题,关于宋代交子务的运作流程,还要结合《宋史?食货志》的记载分析其崩溃原因,我查了好多资料,还是理不清头绪。”

楚寻咬了一口三明治,目光落在习题册上,题目确实有些难度 —— 不仅要掌握交子从民间私发到官办的演变,还要理解宋代 “钱荒” 与市舶制度对交子信用的影响,甚至涉及到交子务的 “界分” 制度和准备金比例,连很多研究生都觉得棘手。

“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信用锚点’和‘制度漏洞’两个核心。” 楚寻放下三明治,拿起钢笔,在草稿纸上快速画出一个简易的流程图,“宋代交子最初能流通,是因为民间商户的信用背书,但后来私发泛滥,信用崩溃,朝廷才设立交子务收归官办。但官办后的问题更严重 ——”

他笔尖一顿,写下 “准备金不足” 四个字:“交子务规定每界发行限额,但朝廷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经常超发交子,而准备金(也就是‘本钱’)却不足发行额的三成。更致命的是,交子可以用来缴纳赋税,却不能自由兑换铜钱,一旦出现通胀,百姓就会疯狂挤兑,信用体系自然崩塌。”

苏沐妍听得眼睛发亮,连忙拿出笔记本记录:“那《宋史?食货志》里提到的‘界满易新’,是不是也加剧了崩溃?”

“没错。” 楚寻点头,笔尖在草稿纸上写下古体的 “界” 字,“宋代交子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兑换新交子,但旧交子兑换时会被扣除手续费,而且经常出现新旧交子并行的情况,导致市场混乱。这就像现代的货币没有明确的发行量管控,还随意贬值,不崩溃才怪。”

他一边说,一边用宋代官方的记账方式,在草稿纸上模拟交子的发行、流通、回收流程,甚至还原了《宋会要辑稿》中记载的交子务官员的考核标准,逻辑清晰得像亲眼见证过一样。

“哇!” 苏沐妍惊叹出声,“你连《宋会要辑稿》里的细节都知道?陈教授说这本书的孤本都在国家图书馆,我们根本没机会接触到。”

“以前研究宋代金融制度时,看过手抄本。” 楚寻语气平淡,心里却泛起一丝凡尔赛的念头 —— 毕竟,他当年可是亲眼见过交子务的官员核算账目,甚至还帮他们改进过记账方式,这道题对他来说,确实和 “宋朝学生的作业题” 没区别。

他的声音不大,但还是吸引了旁边几位历史系学生的注意。他们好奇地凑过来,看到楚寻草稿纸上的古体解法和精准的文献引用,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我的天!这解法也太绝了吧!和教材上的分析完全不一样,更贴合史料!”

“他竟然能背出《宋会要辑稿》的原文?这记忆力也太逆天了!”

“苏沐妍也太幸运了吧,竟然有人这么厉害的人帮她讲题!”

议论声渐渐传开,吸引了更多人围观。正在阅览室整理古籍的陈启明教授也被惊动了 —— 他正是苏沐妍的古代金融史授课老师,也是宋代史领域的权威,听到学生们的惊叹,好奇地走了过来。

“同学,你们在讨论什么难题?” 陈教授走到桌前,目光落在楚寻的草稿纸上,原本平静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这…… 这是宋代交子务的官方记账逻辑!你怎么会这种古体解法?”

楚寻抬头,认出是上次图书馆遇到的陈教授,礼貌地笑了笑:“陈教授好,只是以前研究过宋代金融制度,对相关史料和运作流程略知一二。”

“略知一二?” 陈教授激动地拿起草稿纸,手指微微颤抖,“你这哪里是略知一二!这种‘四柱清册’的变体记账法,现在国内能掌握的学者不超过五个!而且你引用的《宋会要辑稿》片段,是失传已久的‘交子务本钱考’,连我都只在海外孤本上见过摘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