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捷报南传

“传朕旨意!”

“进封,征虏大将军、副将军常遇春为鄂国公,食邑五千户,子孙世袭罔替!”

“赐,免死铁券三道!”

“其麾下有功将士,皆加官进爵,另拟名册,不日公布!”

这份封赏,已是人臣之极。鄂国公,世袭罔替,还有三道免死铁券,这在大明初建,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然而,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妥。所有人都知道,常遇春的功绩,足以匹配这份荣耀。他收复大都,驱逐蒙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陛下圣明!”百官再次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知道,从今天起,大明王朝的根基,才算真正稳固。一个崭新的、属于汉人的时代,已经来临。

此刻,在遥远的北平。

常遇春刚刚结束了与城中父老的会面。这些饱受元廷压迫的汉人耆老,见到他时,纷纷跪倒在地,老泪纵横,称他为“再生父母”。

他一一扶起,温言抚慰,承诺大明朝廷会让他们安居乐业,重获尊严。他的话语不多,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

处理完城中事务,已是黄昏。

他没有回临时帅府,而是再次登上了那座熟悉的城楼。

夕阳的余晖,将整座北平城染成了一片瑰丽的金色。远处的燕山山脉,连绵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炊烟袅袅升起,与晚霞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卷。

这一切,都是他亲手夺回来的。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得的温柔笑意。他知道,他的捷报,应该已经送到陛下的手中了。他仿佛能看到,陛下在奉天殿上,开怀大笑的模样;能听到,应天府城里,那震天的欢呼声。

这份喜悦,是他用无数个不眠之夜,用无数次生死博弈换来的。他珍惜这份喜悦,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沉溺其中。

他的目光,越过这片祥和的景象,再次投向了那片在暮色中显得愈发深邃、神秘的北方草原。

风,从草原的方向吹来,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和……狼的气息。

常遇春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而锐利。

他知道,元顺帝虽然逃了,但他的帝国,并未彻底崩塌。在漠北的深处,在那些广袤的草原和戈壁上,依然有数十万忠于蒙古黄金家族的部族。那些草原上的狼,虽然暂时被击退,但他们的利爪和獠牙,依旧锋利。

他们就像一头受伤的雄狮,虽然被迫离开了巢穴,但只要一息尚存,就随时可能反扑,将这片刚刚恢复宁静的土地,再次拖入战火。

“兵不血刃,克复大都……”他轻声念着这句话,嘴角却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这,只是朕……不,是我们陛下,送给天下人的一个礼物而已。”

“而真正的猎杀,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缓缓抽出腰间的佩剑。那是一把跟随他多年的宝剑,剑身狭长,寒光凛冽,剑刃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芒,照在剑身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仿佛一条苏醒的毒蛇。

常遇春用手指,轻轻弹了一下剑身。

“嗡——”

一声清越的剑鸣,响彻城楼,久久不散。

这声音,像是在向整个世界宣告:

大明第一战神的征途,远未结束。

北方的狼,你们的噩梦,才刚刚降临!

他转过身,大步走下城楼。他的背影,在夕阳的拉扯下,显得无比高大,却又带着一丝深入骨髓的孤独与决绝。

在他的身后,是万家灯火,是人间太平。

在他的面前,是茫茫黑夜,是万里征尘。

而他,就是那个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用自己的血与骨,为大明王朝铸就钢铁长城的男人。

夜,深了。

北平城内,一片安详。

而在城外三十里的一处密林中,邓愈麾下的五千铁骑,已经整装待发。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喷出白色的热气。骑士们,一个个面容冷峻,眼神如刀。

常遇春一身戎装,勒马立于阵前。

他没有发表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说,只是拔出佩剑,向前一指。

“出发!”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最简洁,也最致命的命令。

五千铁骑,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无边的夜色之中,向着北方,向着那片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的草原,疾驰而去。

一场新的、更加艰苦、更加残酷的追击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的应天府,依旧沉浸在举国同庆的喜悦之中,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战神,已经再次踏上了征途。

更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漠北深处,一张针对大明北伐军的巨大罗网,正在悄然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