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云梦风起撼郡制 咸阳辩锋引暗流

这话像一颗炸雷,炸得殿内鸦雀无声。禁绝六国典籍,这比废除分封更激进,连李斯都皱起了眉头——他虽支持集权,却也知道,六国典籍是文脉根基,一旦禁绝,天下学士必反。

嬴政的目光陡然变冷:“淳于越,你可知禁绝典籍意味着什么?大秦一统,是要统一天下之心,不是要断天下文脉!陈墨保留六国典籍,是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脉延续,让百姓认同大秦,你竟要禁绝?”

淳于越却梗着脖子,再次叩首:“陛下!六国典籍皆言分封,皆颂周室,若留之,百姓必念旧国,不思秦德!今日楚地之乱,就是前车之鉴!臣愿以死谏,请陛下禁典籍,复分封!”

其他儒士也纷纷叩首,齐声喊道:“请陛下禁典籍,复分封!”

李斯急了,正要上前争辩,殿外突然传来谒者的声音:“报——上郡急报!扶苏公子派使者求见!”

嬴政挥手:“宣!”

使者快步走进殿,浑身是尘,捧着一卷帛书:“陛下,扶苏公子奏报,长城沿线发现楚地流民,手持伪篆木牌,散布‘郡县制害民,扶苏公子若为诸侯,必解民倒悬’之言!蒙恬将军已将流民驱散,查获伪篆范本数十份,上面的字迹,与楚地安陆驿站的伪篆一致!另外,公子发现,流民中混有吕氏旧部,供认是受‘沙丘之主’余党指使,目标是借扶苏公子之名,动摇郡县制!”

“扶苏?”嬴政的脸色更沉了,手指猛地攥紧扶手,龙椅的木纹被捏得发白,“吕不韦的余党,竟敢借寡人的儿子做文章!”

淳于越听到“扶苏”二字,眼神微动,却没再说话——他虽反对郡县制,却不敢牵扯扶苏,那是嬴政的长子,触怒龙颜,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斯却眼前一亮,上前奏道:“陛下!这就证明,楚地之乱、长城流民,都是吕氏旧部的阴谋!他们篡改秦篆,煽动民心,借扶苏公子之名,就是为了让陛下怀疑郡县制,恢复分封,好趁机勾结六国旧贵族,颠覆大秦!若此时复分封,正中其下怀!”

嬴政点头,目光扫过叩首的儒士,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淳于越,你可听清了?楚地之乱,非郡县制之过,是奸人作祟!分封之议,休要再提!郡县制,寡人决意推行!”

淳于越愣住了,他没想到,扶苏的急报,竟让嬴政更坚定了推行郡县制的决心。他不甘心,还要再谏,却被嬴政打断:“寡人知道你等念及周室,可时移世易,周室之法,已不适用于大秦!今日之事,让寡人明白,文脉与治道,缺一不可——既要推行郡县制,也要守住文脉,不让奸人有机可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转向李斯:“李斯,你与陈墨同掌‘书同文’,陈墨在楚地肃清伪篆,你在咸阳,要立刻核查所有六国典籍,剔除其中煽动分封的言论,同时,选拔天下学士,设立‘博士官’,让他们掌典籍,议朝政,既保留文脉,又为大秦所用。”

李斯躬身:“臣遵旨!”

淳于越脸色惨白,却不敢再反驳,只能不甘心地起身,退回博士队列。他望着殿外的阳光,心里却憋着一股气——他不信,郡县制能长久,他要等着,等着楚地的乱局扩大,等着陈墨在楚地失手,那时,他再上书,嬴政必回心转意。

云梦泽的清鳞草滩上,雾气比往日更浓,草叶上的露珠沾着血色——陈墨带着斥候,循着伪篆木牌的踪迹,找到了吕氏旧部的据点。

滩涂中央的土台上,插着一面黑色的旗帜,上面绣着半枚骊宫卫令牌,与胶东旧窖里的旗帜一模一样。十几个蒙面人围着一个穿锦袍的汉子,手里都拿着伪篆范本,正在低声商议。

“首领,安陆驿站的流民已经堵了驰道,咸阳那边,淳于越肯定已经上书反对郡县制了!”一个蒙面人说道,声音里带着兴奋,“只要驰道断个三五日,关中的粮草运不到楚地,百姓必反,那时,咱们再联合楚地旧贵族,杀向咸阳,恢复分封,大事可成!”

那锦袍汉子却冷笑一声,声音沙哑:“淳于越?不过是枚棋子罢了。嬴政若真废了郡县制,恢复分封,才是真的傻。咱们要的,不是分封,是让嬴政因郡县制与天下学士为敌,让他禁绝六国典籍——只有焚书,才能断了大秦的文脉,断了百姓对大秦的认同!”

“焚书?”陈墨躲在草从后,心里猛地一震——怀里的《吕氏春秋》残页上,“焚书”二字突然变得清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的思绪。吕不韦的终局之棋,不是复分封,是焚书!用伪篆煽动民心,借郡县制引发争论,最终让嬴政以为,六国典籍是乱源,从而焚书,断了文脉,让天下人恨秦,那时,吕氏旧部再起兵,就能一举颠覆大秦!

“没错,焚书。”锦袍汉子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上面是吕不韦的笔迹,“主公留下密令,‘篆隙引争,争则焚书,书焚则文脉断,文脉断则天下反’。楚地之乱,只是引玉之砖,真正的杀招,是让嬴政自己焚书!”

陈墨的后背渗出冷汗,他终于明白,残页上“焚书……坑儒……沙丘……”的含义——这是一个连环计,从伪篆到郡县制之争,再到焚书,最后到沙丘,每一步都环环相扣,等着嬴政一步步走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