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谁在模仿谁?

夜雨依旧,城市边缘的废弃污水处理厂在雷光中若隐若现。

警方临时指挥车停在百米外的林荫道旁,屏幕闪烁着刚截获的一段匿名直播信号——画面里,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正缓缓展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十年前“11·23连环杀人案”现场的第一张物证照,受害者闭目仰卧,胸前摆着一枚刻有“回声”字样的铜质怀表。

弹幕疯狂滚动:

“是真凶重现?!”

“这不可能!当年主犯不是已经死了吗?”

“有人在复刻‘11·23’,但手法更残忍……”

而此刻,在警局技术分析室,陆昭盯着投影屏上的截图,轻轻揉着太阳穴。

他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不对……这不是模仿。”

沈清站在他身后,手中握着一份刚调出的法医档案副本。

“你说什么?”

“我说,”陆昭转身,眼神锐利如刀,“不是有人在模仿‘11·23’——而是有人想让我们以为他在模仿。”

空气骤然凝滞。

小林从电脑前抬起头,耳机还挂在耳侧:“我追踪了直播IP,跳转了七层代理服务器,最后定位到城南一处废弃数据中心。但……有个问题。”他顿了顿,“上传时间戳和视频元数据不一致。这段‘实时直播’其实是预录剪辑,至少提前48小时制作完成。”

“也就是说,”沈清眯起眼,“凶手不仅精心策划了这场表演,还预判了我们的反应节奏?”

“正是。”陆昭走到白板前,迅速画出两条时间线,“看这里——过去三个月发生的三起碎尸案,都被媒体称为‘新11·23风格’。但我们忽略了一个核心差异:父亲当年调查的案子,凶手追求的是‘仪式感’,每一具尸体都按特定方位摆放,象征忏悔与净化;而这次所谓的‘模仿案’,更像是在刻意复制表面符号——怀表、雨夜、公园长椅……却完全缺失内在逻辑。”

他猛地圈住“回声”二字:“最致命的问题就在这儿。真正的‘回声’,不该只是重复声音,而是要扭曲原音。可这个‘回声’,太规整了,太干净了……像一场排练好的演出。”

沈清若有所思:“你是说,有人在用‘模仿’作为烟雾弹?目的是掩盖真实动机?”

“没错。”陆昭目光沉冷,“而且这个人,非常了解‘11·23案’的细节,甚至知道警方内部从未公开的信息——比如那枚怀表的存在。除非……他是当年事件的亲历者,或……就是始作俑者。”

话音未落,门被推开。

记者张薇快步走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稿:“你们还没看到最新消息?网上爆了!一篇题为《英雄之后,还是阴影继承者?》的文章正在病毒式传播,直指你陆昭利用心理顾问身份操控破案方向,借机翻旧案洗白父亲名誉。”

她将文章递给沈清。

标题刺目,文风煽动,附带多张陆昭与可疑人员接触的偷拍照,甚至引用所谓“匿名警员”说法:“陆振华当年办案违规,导致无辜者受害”。

沈清冷笑:“这是典型的舆论抹黑链。文章发布账号注册于境外,支付推广费用的资金流向‘明远慈善基金会’下属公益传播项目。”

“韩明远又出手了。”陆昭语气平静,却透着冰寒。

唐律师这时也赶到,脸色严肃:“我已经准备发起名誉侵权诉讼。但这不仅仅是法律战——他们在试图把你塑造成另一个‘偏执复仇者’,从而合理化对你的一切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