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森受伤的消息,像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NBA。
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都从对“神之一跃”的吹捧,转为了对76人队前景的担忧。
【ESPN:答案倒下!76人的冠军梦是否提前终结?】
“……尽管林峰展现出了历史级别的天赋,但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运动。失去了艾弗森这位联盟顶级的发动机和攻坚手,76人队的进攻体系将面临崩溃。林峰再强,他也无法一个人完成组织、得分和防守的所有工作。”
【体育画报:悲情英雄的宿命?伤病再次找上艾弗森】
“……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命运的不公。在打出了生涯最佳开局后,伤病魔咒再次缠上了这位费城之子。没有了艾弗森,76人队将从一支总冠军竞争者,瞬间跌落为一支季后赛边缘球队。”
外界的唱衰,很快就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
11月26日,76人队背靠背客场挑战多伦多猛龙。
这是一支由“半人半神”文斯·卡特领衔的球队。虽然此时的卡特也受到“跳投膝”伤病的困扰,状态并非最佳,但猛龙队的整体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比赛开始后,76人队没有艾弗森的后遗症,被无限放大。
顶替首发的埃里克·斯诺是一名合格的防守型控卫,但他完全不具备艾弗森那种撕裂防守的个人能力。76人的进攻变得滞涩、呆板,只能依靠单调的内外传导和球员的个人单打。
球一次次地交到林峰手中。
猛龙队主教练兰尼·威尔肯斯显然做足了功课,他采用了非常明确的防守策略——放76人外线投,但坚决收缩内线,用哈基姆·奥拉朱旺和安东尼奥·戴维斯轮番绕前、包夹林峰,不让他轻松接球。
林峰打得异常艰难。他每一次接球,都要面对两到三人的围堵。他可以利用力量强行得分,也可以凭借身高优势将球传出去,但他不是后卫,无法像艾弗森那样用持续的运球和突破来调动对方的整个防线。
球队的进攻,陷入了死循环。
林峰在内线吸引包夹,分球给外线,但斯诺、麦基等人的空位投篮频频打铁。投不进,对方立刻收缩得更坚决,林峰在内线的空间就更小。
全场比赛,林峰在被铁桶阵包围的情况下,依然狂砍35分22个篮板和8次封盖,数据依旧华丽。但76人队全队失误高达21次,助攻数却只有可怜的12次。
最终,76人队在客场以88比101输给了多伦多猛龙。
这是他们本赛季第一次在比分上被对手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比赛结束后,林峰独自一人坐在更衣室的角落,毛巾盖着头,浑身散发着冰冷的气息。输球的滋味,比身体的疲惫更让他难受。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没有了艾弗森,这支球队的进攻是何等脆弱。
“我能得分,能抢板,能盖帽……我需要……像控卫一样思考。”林峰在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场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