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分析师”再次出现,这次,她身后跟着两名推着带有各种精密探头和显示屏的医疗设备的灰色制服人员。
“沈女士,根据初步数据分析,你的身体恢复情况符合预期。今天开始,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基础生理指标和认知反应的基线测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你的健康状况和……信息承载的稳定性。” “分析师”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流程。
认知测试?终于来了!沈清弦心中警铃大作,但脸上努力保持平静。“需要我做什么?”
“很简单,配合仪器完成一些反应测试和问答即可。” “分析师”示意她坐在一张特制的、带有头部和肢体固定装置的椅子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清弦深吸一口气,依言坐下。固定装置轻轻合拢,虽然不紧,却给人一种强烈的被束缚感。冰冷的电极片贴上她的太阳穴、手腕和胸口,连接着闪烁的屏幕。一名工作人员将一个带有复杂图案和灯光的头盔状设备戴在她头上。
测试开始。屏幕上快速闪过各种图形、符号、单词碎片,同时耳机里传来不同频率的声音和杂音。她需要根据指令做出按键反应或口头回答。问题从简单的颜色形状识别,逐渐过渡到逻辑推理、记忆回溯、甚至涉及一些模糊的道德情境判断。
沈清弦高度集中精神,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在回答关于逃亡经历的具体细节时,她刻意混淆了部分时间顺序和地点特征,并隐瞒了所有关于“火种”产生特殊感应、以及守碑人、老铁等人透露的关键隐喻和秘密联络方式。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主要依靠运气和本能、对深层秘密知之甚少的“幸存者”和“信息传递员”。
测试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期间,她能感觉到头盔设备不时发出微弱的脉冲或扫描波,似乎在监测她的大脑活动。结束时,她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
“分析师”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数据采集完成。谢谢配合。你的认知模式……有些独特的应激反应特征,这很有研究价值。”她的话意味深长。
沈清弦心中凛然。对方似乎察觉到了她的部分隐瞒?还是只是在施加心理压力?
“我可以回去休息了吗?”她不想多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