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小学其实修建挺好,两栋教学楼,大操场、花园,比一般农村住户的房子都好。
昔然来了校门口,学生们还在上课,大门紧闭,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在旁边的“门卫室”看书。
昔然上前去跟他说明来意。
老师做不了主,给校长打电话后,就带着昔然一行人去见校长。
校长穿着朴素,个子不高,看着也是五十多岁的样子,有些谢顶。
听说昔然他们是城里来的音乐人,他的态度也很好。
“我们来村子里是做节目的,我想借小学的场地拍摄。在此期间,我会为孩子们写一首新歌,并教会孩子唱这首歌。就一天的时间,学校管我吃饭就行。”
校长听了昔然的话,眼睛亮了起来,脸上满是惊喜。
“那真是太好了!还有两个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学校正愁六一儿童节没个有新意的节目呢!要是有您写的新歌,那肯定能在镇里的活动上大放异彩。这场地您随便用,吃饭的事儿也好解决,学校食堂给您安排。”
校长热情地带着昔然他们在学校里转了转,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
昔然一边看一边点头,“学校的教室都挺宽敞的。”
校长无奈叹了口气,“以前啊,村子里的孩子特别多,学校教室都不够用。每一个教室都要挤进五六十个学生呢,课桌摆的密密麻麻,孩子们转身都难。”
“那时的教室、课桌也破烂,桌子被调皮的学生挖的坑坑洼洼,教室地板也破坏严重,连凳子都放不平。”
“后来,村书记去外面找了几个老板,拉来了几十万的捐款,把教学楼和村里的路都修好了。”
校长陷入往日的回忆里,对那位务实的书记的十分崇敬。
只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垂头丧气,很是无奈地摇摇头。
“近些年来,村子里的人都往城里跑,不少人都到外面定居了。所以孩子都去了外面读书,来这里上学的孩子自然就少了。”
“村子里的人盲目跟风,不管家里条件如何,都要把孩子送到镇里、县里去上学。”
“孩子越来越少,老师也开始外调,很多老师也不愿意来我们这人烟稀少的村子里教书了。”
村子里的小学,就剩下了寥寥无几的老师,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十个学生。
昔然一边听着校长的感慨,一边四处观望。路过教室时,刚好遇到学生放学,一群学生跑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