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的夏天,热浪席卷京城,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电视里反复播放着那位老人南巡讲话的新闻,“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的论断振聋发聩;
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着“下海”、“姓社姓资”;
音像店里,Beyond的《光辉岁月》和《海阔天空》与内地摇滚的呐喊交织,释放着年轻一代的激情;
股市认购证的神话还在口耳相传,而更多的机遇,正如同这七月的阳光,炽热而真实地洒在这片古老又渴望新生的土地上。
陈默站在北大宿舍的窗前,看着楼下拖着行李、互道珍重的同学们,空气里是离别的愁绪,也是对漫长假期的憧憬。
“老三,真不回去啊?”东北汉子赵国强把最后一件衣服塞进巨大的行军包,用力勒紧带子,
“俺们那旮瘩这时候可凉快了,上山逮兔子,下河摸鱼,老得劲儿了!要不跟俺回去玩玩?”
“得了吧,强哥,你那‘得劲儿’就是把你那套摔跤本事用在兔子身上,陈默这身板,经不起你折腾。”
上海小开孙伟阴阳怪气地接话,他早已收拾停当,皮鞋锃亮,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准备投入大上海的繁华怀抱,
“陈默现在可是秦教授眼前的红人,未来的政策新星,时间宝贵得很,哪能跟你去山沟里撒野,对吧,陈默?”
孙伟自从上次因沈清和陈默的成绩光环闹掰后,冷战了几天,现在虽然开始和陈默说话了,表面上维持着客气,但话里带刺已是常态。
陈默转过身,笑了笑,没接孙伟的话茬,对赵国强说:“谢了,强哥,暑假确实有点安排,下次一定去体验一下你的‘得劲儿’生活,路上小心。”
一直沉默寡言,埋头检查法律笔记的河南学霸李振推了推眼镜,开口道:“默哥,留校也好,清净,图书馆暑假开放时间表我抄了一份放你桌上了,还有,你托我找的那几本法学原着,我跟我导师说了,开学前应该能借到。”
“太感谢了,李振!”陈默真心实意地道谢,李振就是这样,话不多,但做事极其靠谱。
送别了三位性格迥异的室友,406宿舍瞬间安静下来,甚至能听到窗外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
空荡的房间里只剩下陈默一人,以及……堆满了他自己床铺和另外两张空床的、小山般的书籍。
“孤独?不,这是高效!”陈默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墨香和灰尘混合的独特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