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秋意比北京温柔些许,梧桐叶还未尽黄,风里带着点潮湿的凉意和黄浦江的味道。
陈默此行是随项目组来沪调研几家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为“经济信息网”的规划收集一手数据。
跑了一整天,听着各厂领导们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介绍着“我们厂买了三台386电脑,专门有个空调房供着”、“打字员小张每分钟能打八十个字咧”之类的“辉煌成就”,
陈默内心OS:“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信息化差距,比特区到内陆的距离还远。”
好不容易结束官方行程,他婉拒了当地接待同志的宴请,揣着点儿近乡情怯的别扭心情,溜达到了复旦大学附近。
找到一家看起来还算清静、挂着“麦氏咖啡”招牌的小馆子,他给林薇的BP机发了条信息(感谢苏晓冉,让他提前体验了拥有通讯工具的便利),然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咖啡馆里弥漫着廉速溶咖啡和香烟混合的味道,录音机里放着张学友的《吻别》,咿咿呀呀,愁肠百结。
内心正琢磨着等会儿见了面该怎么开场,是“好久不见”还是“复旦伙食怎么样”,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推门而入。
林薇来了。
但眼前的林薇,让陈默微微一愣。
她剪短了头发,利落的齐耳短发,衬得下巴尖尖的。
穿着简单的白色高领毛衣和蓝色牛仔裤,外面套了件格呢外套,臂弯里挂着几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书。
整个人清瘦了些,也…冷冽了不少,那双曾经总是带着点小骄傲和灵动的眼睛,此刻像蒙上了一层薄霜。
她目光扫了一圈,精准地定位到陈默,走过来,放下书,在对面的卡座坐下,动作一气呵成,带着一种刻意的疏离。
“陈大科长,日理万机,还能屈尊记得我这个老同学,百忙之中抽空接见,真是荣幸之至。”她开口,声音清脆,却像裹着冰碴子,每个字都冒着寒气。
陈默被这开场白噎了一下,干笑两声:“林薇同学,你这…埋汰人的功力见长啊,什么科长,就是个小跑腿的。”
“哦?是吗?”林薇微微挑眉,拿起桌上的单子看了一眼,又放下,没点东西,“听说你参与的那个国家项目,搞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恭喜啊,距离你‘制定规则’的宏伟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陈默皱了下眉,感觉这话味儿不对:“就是做些基础工作,离‘制定规则’还差十万八千里呢,你呢?在复旦怎么样?听说你选了经济学?”
“托您的福,还行,比不上你们北大高材生,我们也就学点皮毛。”林薇语气平淡,眼神却锐利起来,像是终于找到了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