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象与骑象人》冥想与认知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大象天生渴望联结,渴望被爱、被接纳、被需要。

这种联结带来的满足感,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也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幸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告诉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建立的安全依恋,会影响我们一生的人际关系。

如果小时候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回应,我们的大象就会觉得“我是值得被爱的”,长大后也会更自信、更懂得如何爱别人;

如果小时候经常被忽视、被否定,我们的大象就会觉得“我不够好”,长大后在感情里就容易患得患失、不敢投入。

但这并不意味着,童年不幸福的人就永远得不到幸福。

就像大象可以被重新引导一样,我们的依恋模式也可以被改变。

只要我们能遇到一个愿意爱我们、接纳我们的人,或者通过自我成长,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我们的大象就能慢慢放下过去的阴影,重新相信爱、渴望联结。

我有个同事,小时候父母离异,跟着奶奶长大,性格一直很内向、敏感,不怎么敢和人交往。

后来她遇到了现在的老公,老公很温柔、很包容,不管她多敏感、多情绪化,都能耐心地安抚她、理解她。

慢慢的,她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也学会了主动关心别人、表达自己的爱。

她说:“和他在一起,我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这种感觉让我特别踏实、特别幸福。”

除了亲密关系,友谊和亲情也同样重要。

有几个能说心里话的朋友,在你难过的时候能安慰你,在你迷茫的时候能鼓励你,在你成功的时候能为你开心;

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不管你走多远、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给你支持和依靠。

这些联结,就像给大象搭建了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它不管在外边经历多少风雨,都能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互惠”。

人际关系就像银行账户,你只有不断存入“善意”,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支持”。

比如主动关心朋友的生活,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记住家人的生日并送上祝福。

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在给关系“存钱”,让联结越来越牢固。

就像婚姻中的“5:1法则”说的,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积极互动的次数要远远多于消极互动。

每一次赞美、拥抱、支持,都是在给婚姻“存钱”,让爱情能长久保鲜。

我们明白投入与意义其实就是超越即时满足。

大象喜欢即时快乐,比如吃一顿美食、刷一会儿短视频、买一件新衣服,这些快乐虽然直接,但很短暂;

而骑象人能看到更长远的意义,比如做好一份工作、培养一个爱好、帮助一个陌生人,这些带来的满足感虽然不是即时的,但很持久。

真正的幸福,是大象的“即时快乐”和骑象人的“长远意义”的结合。

当我们把工作、事业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而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时,我们就能在投入中获得深层的满足感。

特蕾莎修女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投身于帮助印度穷人的事业中。

她每天要面对的是饥饿、疾病和死亡,工作辛苦又枯燥,但她却觉得很幸福。

她说:“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爱、被尊重。”

她的幸福,源于“减轻他人痛苦”的意义感知,源于对这份事业的全心投入。

还有张桂梅校长,扎根云南大山几十年,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上千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

她的生活很清贫,甚至积劳成疾,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她说:“看到孩子们能考上大学,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她的满足,来自“让女孩们改变命运”的价值实现,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这些人之所以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意义,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全心投入其中。

他们的大象在投入中感受到了快乐,他们的骑象人在意义中找到了方向,两者协同,就获得了最持久的幸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比如你是一名老师,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使命,看到学生的进步就觉得满足;

你是一名医生,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责任,看到病人康复就觉得开心;

你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把“做好每一份工作”当成自己的目标,看到项目成功就觉得有成就感。

关键是要从“完成任务”的心态,转变为“创造价值”的心态。

比如同样是写报告,如果你只把它当成“不得不做的工作”,就会觉得枯燥又无聊;

但如果你把它当成“展示自己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机会,就会更认真、更投入,完成后也会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