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提升审美:在尘埃里看见星光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诗歌,能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隐藏的美好;
在绝望的境地中,看见希望的星光。
诗歌的审美,是一种独特的感知能力,它能让我们从琐碎的日常中,提炼出美的意象;
从痛苦的经历中,发现美的价值。
露比·考尔在《在爱的废墟上》中,手绘了一朵向日葵,她将失恋的痛苦转化为“绽放”的视觉寓言。
在她的笔下,爱情的破碎不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她写道:“我曾以为爱情是阳光,失去它我便会枯萎。但后来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向日葵,即使没有阳光,我也能朝着希望的方向绽放。”
这幅手绘与诗句相结合,将痛苦升华为一种美的力量,让读者在感受到她的悲伤的同时,也看到了她的坚强与勇敢。
读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仿佛能瞬间从地铁的拥挤、职场的喧嚣中抽离,置身于一片寂静的空山之中。
皎洁的月光洒在山林间,惊动了沉睡的山鸟,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与焦虑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美,就像绝望时的氧气面罩,能让我们在窒息的生活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生命的希望。
诗歌的审美,不仅在于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远,更在于它能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活。
当我们学会用诗歌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时,会发现菜市场阿姨的吆喝声也充满了韵律,“青椒红椒,新鲜出锅;豆腐白嫩,口感醇厚”,稍作改编便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短诗;
清晨的露珠也闪烁着光芒,“晨露吻草尖,晶莹映云天”,简单一句便定格了自然的灵秀;
就连墙角顽强生长的野草,也能在诗句中成为“逆风而生的勇者”,绽放出独特的美感。
萧三闲曾说,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能唤醒人们对庸常生活的珍视。
当我们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奔波疲惫,当我们被无尽的欲望裹挟前行,这句诗能让我们瞬间回到田园牧歌的宁静之中,想起童年时在稻田边追逐嬉戏的快乐,想起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丰收喜悦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