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激发内在动力

(5)铭记高光时刻:用过往成功激励当下

孩子过去的经历中,一定有过展现优秀特质的高光时刻。

家长要铭记这些时刻,在孩子被负面标签困扰时,适时提及,用过往的成功激励当下的孩子。

比如孩子因为“不敢上台”而退缩时,可说“妈妈记得你去年在幼儿园表演节目时,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完整地唱完了歌,当时你特别勇敢”;

孩子因为“马虎”出错而沮丧时,可说“上次你做手工时,把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还主动检查了好几遍,那时候你特别细心”。

用孩子自己的成功经历作为例证,能让他们更有说服力地相信“我有能力做到更好”,从而鼓起勇气挑战自我,摆脱标签束缚。

(6)正向引导:孩子故态复萌时的正确回应

当孩子偶尔表现出负面标签对应的行为时,家长不用指责“你果然还是这么胆小/马虎”,而是要表达感受和期望,引导孩子改进。

比如孩子再次退缩时,可说“我不喜欢你这样退缩,妈妈相信你有勇气尝试一下”;

孩子再次马虎出错时,可说“看到你因为马虎出错,我有点担心,相信你下次会更认真地检查”。

这种回应没有强化负面标签,而是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能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行为,主动改进,而不是破罐破摔。

沟通是一段旅程,而非终点,请将爱转化为每日的实践

亲子沟通从来不是一门需要完美掌握的学问,而是一段需要耐心陪伴、共同成长的旅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带给我们的,不是一套死板的规则,而是一套充满爱与尊重的沟通思维,让家长学会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爱,用孩子需要的方式传递理解。

全书的六大沟通支柱:全心倾听、赢得合作、超越惩罚、培养自立、有效赞赏、摆脱负面标签,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尊重、信任、合作的亲子关系。

全心倾听是基础,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赢得合作是方法,让亲子从对抗走向并肩;

超越惩罚是智慧,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

培养自立是目标,让孩子拥有内在力量;

有效赞赏是动力,让孩子建立扎实自信;

摆脱标签是解放,让孩子突破限制、自由生长。

这些技巧的学习,不需要家长成为“完美父母”。

我们都会有情绪失控、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重要的是秉持“错误是学习机会”的心态,勇于向孩子道歉,主动修复关系。

当我们不小心对孩子发了脾气,真诚地说一句“刚才妈妈不该凶你,对不起”;

当我们误解了孩子,坦诚地承认“是妈妈没弄清楚情况,错怪你了”,这种真诚的修复,比完美的沟通更能拉近亲子距离。

学习这些沟通方法,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初期难免生涩、笨拙,甚至会忘记运用。

但请您相信,每一次真诚的尝试,每一次有意识的改变,都在为亲子关系的“情感账户”存款。

不必急于求成,不必因为一次没做好而自责,只要方向正确,慢慢来,就会看到改变。

亲子沟通的核心,从来不是“说什么”,而是“如何说”;

从来不是“如何控制孩子”,而是“如何尊重孩子”。

当我们放下家长的权威,用平等的姿态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我们收起指责的话语,用温和的方式表达期望;

当我们摆脱功利的心态,用包容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懂事、更愿意合作。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将这本书的智慧,转化为每日的实践,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少一些争执,多一些理解;

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

少一些控制,多一些赋能。

愿我们都能在沟通的旅程中,与孩子相互滋养、共同成长。

让亲子关系在爱与尊重中愈发亲密,让孩子在理解与支持中,成长为自信、勇敢、有担当的人。

而我们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更好的家长,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