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深处,炉火被刻意压制,只余下暗红色的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将林凡专注的侧脸映照得明暗不定。石台上,三样物品呈品字形摆放,散发着截然不同的气息:左边是那块银光内敛、刻有奇异纹路的记忆合金板;右边是已重新熔炼提纯、锻打成条状的优质高碳钢坯,色泽深灰,质感坚实;正中,则静静躺着那柄功勋卓着、却已触及凡铁极限的“荒牙”剑。
林凡的目光如炬,在三者之间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那块记忆合金板上。指尖拂过冰凉的哑光表面,那日测试时其自动恢复原状的神奇景象,依旧历历在目。这超越时代的材料,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但如何将其特性完美融入一柄实战利剑,而非仅仅是作为一块神奇的金属收藏,是摆在他面前的终极课题。
直接以其锻造整剑?分量不足,且其力学特性(如弹性模量、冲击韧性)是否完全适合刀剑的劈砍需求,仍是未知。工科生的严谨让他否决了冒险的念头。最稳妥、最能发挥各自优势的方案,是采用古老的包钢工艺,进行复合锻造。
“以记忆合金为心(芯铁),赋予其自我修复、高效传导能量之魂;以百炼高碳钢为皮(皮铁),赋予其无匹硬度、锋利坚韧之骨。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方是正道。”林凡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创造者的光芒。他要打造的,不再是一柄单纯的利器,而是一柄拥有成长潜力、能与主人一同进化、甚至具备某种“生命”特质的本源之剑。
一、 精心备料:三分天下的准备
锻造开始前,林凡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准备工作。
芯铁处理:记忆合金的塑形
记忆合金板硬度极高,常规锻打难以变形。林凡将其置于炉火中缓慢加热至特定温度(通过磁力感知其内部磁场波动确定活性点,约800°C,呈橙红色),使其进入可塑状态,但远未达到熔点,以防破坏其内部精密结构。
趁热用磁力精细操控,辅以石锤轻敲,将其锻延成与预设剑脊等长、厚度约一指、宽度略窄的扁平方条。这个过程极其小心,避免过度锻打引入内应力,影响其记忆效应。完成后,合金条依旧银亮,内部纹路依稀可见。
皮铁处理:高碳钢的锤炼
将优质高碳钢坯加热至锻打温度(约1200°C,亮黄色),进行最后一次折叠锻打(八次折叠,256层),进一步去除杂质,均匀化组织,提升综合性能。锻打成与芯铁等长,但宽度和厚度均超出芯铁的U型槽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