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水畔的工程在钱粮激励与明确愿景的鼓舞下,进展颇为顺利。
庄户们因得了实惠,又见主家小姐言出必践,且规划长远,“仁慧”之名不胫而走,蔡琰对基层的掌控力悄然增强。
然而,她深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大业欲兴,必待英才。
真正的根基,在于识人用人,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这一日,她并未外出,而是在府中书房,于一方素帛上缓缓勾勒着一些名字与符号。
福伯垂手立于一旁,详细汇报着各处田庄反馈的情况,尤其是新近推行的五日一操练。
“女公子,按您的吩咐,各庄都已开始试行操练,士气确有好转,庄户们也觉着有了主心骨。”
福伯语气恭敬,随即微露难色:
“只是……各庄护卫头领,多是凭勇力或家中资历擢升,于操练阵法、号令约束上,颇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服众。有几位头领,只会自己猛冲猛打,却不知如何调度众人。”
蔡琰闻言,并不意外。这是当下豪强部曲私兵中普遍存在的弊病,任人唯亲或唯勇,缺乏系统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她目光沉静,看向福伯,这个问题她思忖已久:
“福伯,依你之见,府中或是各处庄子上,可有虽眼下地位不高,但心思缜密、通晓进退、能令众人信服之人?不必限于护卫,便是庄头、账房,乃至普通庄客中,若有特出之处,亦可留意。”
她需要的不是单纯的猛士,而是有潜力成为基层骨干的“种子”。
这些人在煌煌史书中可能籍籍无名,却是未来支撑起她一方天地的磐石。
福伯闻言,凝神思索良久,方谨慎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