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心目中,皇帝就该坐镇中枢,调理阴阳,老是亲自带兵出征算怎么一回事,难道朝中没有其他大将能撑起场面了么?国朝现在人才济济,派谁不行?
你身为皇帝老是御驾亲征,手下大将怎么成长?怎么立功。
魏征苦口婆心劝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也不同意,六部尚书更不用说了,殿上一时间议论纷纷,反正都是站出来反对赵瑞出征的。赵瑞很是无奈,怏怏不乐地回到立政殿,才坐下不久,杨恭仁和房玄龄联袂前来,两人把奏章拿出来,一一请示赵瑞,。
刚讲了几份,赵瑞就知道,这两个不是来汇报请示工作的,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事情以往都在下面直接做了,根本不会报到赵瑞案头来。
“我说两位,你们来到底是干啥的?有话直说行不?“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杨恭仁只好拱手道,
“陛下,天下事情这么多,不仅仅是只有军事行动,当初国朝刚立,说实话您手下大将军能独挡一面的真不多,很多时候需要陛下亲征才能战胜对手,对此,臣等毫无异议,可现在,陛下兵多将广,战士勇猛,若是陛下还每次都亲自作战,那功劳可就没有其它将军什么事了。“
“是啊,陛下,臣每次都要跟随陛下的,可今年刚回来长安,您让臣休息一下,吐谷浑他们先让其他人先抵抗一阵,实在不行,陛下您再上,到时候臣定会跟随。“
听着两个重臣跑到这里说出这样的话,赵瑞就知道自己去不成了,而且这两位肯定是其他群臣推荐过来劝说自己的,
“好了,有道是听人劝吃饱饭,你两位也别再当说客了,我都明白的。行,今年我不出征,至于战争方略和用人,你们三省会同兵部制定吧,不过咱们可说好了,要是你们议定之后派的人打不过人家,到时候可别拦着我啊。“
“行行行,一定一定。“
两人异口同声答应,说到底皇帝陛下还是能听进去大家的好意劝谏的,这种情况在开国之君身上可不多见,他们一般都是乾纲独断的,否则怎么打下天大的业绩?
但赵瑞很多时候不但能听得进去,最主要的是赵瑞舍得放权,这一点三省六部主官可以说深有同感,赵瑞常会跟他们说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但这种意见不是以诏书或者命令去说的,往往都是和各部主官在商量事物的时候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给了各部主官充分的自主权。
众臣心里也是清楚的,只是今天大家集中反对赵瑞的亲征,怕小皇帝心里有疙瘩,于是派了杨、房二人前来立政殿,名义上请示汇报工作,其实就是想着劝一下,谁知道两人才一说,赵瑞就反应过来,还和他们开了玩笑,两人这高兴地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