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不是这样的!” 周明连忙解释,“煤和棉花是按人头分的,每个人都该平均分,赵红想多要,我们不同意,她就闹起来了。而且她干活确实不勤快,昨天锄地还偷懒,工分比大家都少。”
“是啊李书记,” 张强也说,“上次分粮食,她少要玉米换细面,这次又想多要煤,太自私了!”
李富贵听了,心里已经有了数。他看向赵红:“赵知青,大队分物资,向来是按人头算,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你要是身体真不舒服,大队可以给你安排轻点的活,但物资不能多要,这是规矩。”
“可是俺怕冷啊!” 赵红还想争辩。
“谁不怕冷?” 李富贵说,“知青们都是城里来的,都没吃过农村的苦,大家都在克服,你也得学着适应。再说了,你干活要是跟大家一样勤快,工分多了,想换点煤也可以,但不能直接多要集体的物资。”
赵红见李富贵不站在她这边,心里更气了,却不敢再闹——她知道,李富贵说话算数,要是真把他惹恼了,以后想回城都难。只好噘着嘴,不甘心地说:“俺知道了。”
“知道就好。” 李富贵说,“现在就把煤和棉花平均分了,以后干活勤快些,别再闹矛盾了。知青们在村里不容易,要互相体谅,团结友爱,才能把日子过好。”
“是,李书记。” 知青们齐声说。
赵红没再说话,跟着大家一起分物资,分到和别人一样多的煤和棉花,她狠狠瞪了周明一眼,转身回屋了。一场风波终于平息,李富贵又叮嘱了几句,才转身离开。
晓丫和陈向阳一直站在院子角落里看着,把这场争吵看得明明白白。晓丫小声对陈向阳说:“赵知青太自私了,想多要东西,还偷懒。”
陈向阳点点头:“要听话,好好干活。”
就在这时,晓丫的脑海里响起了熟悉的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围观‘知青物资之争’大戏,吃瓜成功!奖励:纯羊毛毛线五斤(红、蓝、白三色)、上海牌肥皂十块、纯棉手套四双、红糖三斤、鸡蛋三十个!已发放至宿主家厢房储物柜!】
晓丫心里一喜,眼睛都亮了!纯羊毛毛线!能织毛衣、毛裤,冬天穿暖和极了;上海牌肥皂是紧俏货,洗衣服又香又干净;纯棉手套能给爹娘和陈向阳干活戴,保护双手;红糖和鸡蛋更是实用,能煮粥、做糕点,补身体!
“周明哥哥,俺们要回家了!” 晓丫拉着陈向阳的手,跟知青们道别。
“谢谢丫蛋儿送的酸菜和糖!” 周明笑着说,“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晓丫和陈向阳点点头,蹦蹦跳跳地往家跑。一路上,晓丫都忍不住偷笑,心里盘算着让娘用毛线给自己和陈向阳织件毛衣,再给爹娘织双毛袜,想想都暖和。
回到家,晓丫一进院子就喊:“娘!娘!系统又给奖励了!有五斤羊毛毛线呢!”
王秀兰正在院子里晒衣服,闻言连忙放下手里的活,拉着晓丫往厢房跑:“真的?快让娘看看!”
打开储物柜,里面果然放着五斤羊毛毛线,红色鲜艳、蓝色沉稳、白色干净,都是上好的纯羊毛,摸着柔软又厚实;旁边是十块包装整齐的上海牌肥皂,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四双纯棉手套叠得整整齐齐,还有三斤红糖和三十个鸡蛋,堆在一边。
“我的娘嘞!这毛线可真好!” 王秀兰拿起毛线,爱不释手,“纯羊毛的,织出来的毛衣肯定暖和,正好给孩子们织件毛衣,再给老实织双毛袜,他冬天干活冻脚。”
林老实从地里回来,看到储物柜里的东西,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上海牌肥皂!这可是稀罕物,平时有钱都买不到!还有这手套,干活戴正好,不用磨手了。”
陈向阳也跟着凑过来看,晓丫拿起蓝色的毛线,递给他:“向阳,娘用蓝色的给你织件毛衣,肯定好看!”
陈向阳脸颊微红,点点头:“谢谢晓丫姐姐,谢谢婶子。”
“跟婶子客气啥!” 王秀兰笑着说,“这毛线够织两件毛衣、两双毛袜了,正好你和丫蛋儿一人一件毛衣,我和你林叔一人一双毛袜。”
接下来的几天,王秀兰只要一有空,就坐在院子里织毛衣。她的手很巧,针脚又细又密,蓝色的毛线在她手里翻飞,很快就织出了毛衣的前片。晓丫坐在她旁边,给她递毛线、穿针引线,时不时问:“娘,啥时候能织好啊?俺想让向阳早点穿上。”
“快了,再过几天就能织好了。” 王秀兰笑着说,“等织完向阳的,再织你的红色毛衣,让你穿得漂漂亮亮的。”
知青点的风波过后,赵红收敛了不少,干活也勤快了些,知青们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周明和张强经常来晓丫家串门,有时候会给晓丫和陈向阳带些城里的小玩意,比如玻璃弹珠、小发卡,晓丫也会回赠他们一些水果糖、花生。
这天下午,晓丫和陈向阳在院子里玩玻璃弹珠,周明和李娟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