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技术壁垒:苏婉晴的反收购方案

程雪将那串刻在口红膏体末端的数字“0724-9”输入加密查询通道,屏幕蓝光映在她脸上。指尖敲击键盘的节奏没有丝毫迟滞,三秒后,一组跨境账户关联图谱展开,注册地为开曼群岛的一家离岸基金浮出水面——近七十二小时内,该账户通过五层嵌套交易,累计买入陈氏集团1.8%流通股。

“路径闭环。”她低声说,“资金从三家空壳公司流出,最终汇入这个编号账户。所有操作都绕过主清算系统,使用境外私有链结算。”

陈默站在投影墙前,手指轻压翡翠扳指,目光落在账户名后的代理标识上。这种代持结构常见于规避披露义务的恶意收购前期布局。他没说话,只是微微颔首。

门被推开,风衣下摆还带着夜露寒气的苏婉晴走进来,将文件夹重重放在会议桌上。她没脱外套,直接调出平板投影:“我刚确认,赵宇已通过五家关联实体完成十九点八的持股整合,最后一次交割安排在明早十点零七分。一旦突破百分之二十,他就能向交易所提交特别股东大会动议,要求重新选举董事会。”

会议室灯光冷白,映得她眼底毫无波澜。

“市场还不知道。”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公众依旧认为我们是稳定蓝筹。这意味着,他想打的是时间差——公告即生效,不给我们反应窗口。”

苏婉晴点头:“常规反制手段都需要董事会决议流程,毒丸计划、金色降落伞,全卡在审批环节。等走完程序,他已经控制表决权。”

“那就不用常规手段。”陈默转身走向白板,提笔写下四个字:技术壁垒。

他笔尖顿住,问:“系统后门还在?”

程雪嘴角微扬,切换画面。一份电子协议出现在中央大屏,标题为《股权质押状态自动标记规则V3.2》,签署方显示为空白,但执行日志明确记录着三个月前的一次隐蔽部署。

“从赵宇第一次尝试用境外端口批量下单起,我们就在这条清算通道植入了虚拟质押协议。”她的语速清晰,“所有经此路径成交的股票,在登记结算系统中自动生成‘已质押’标签,无法用于投票、再融资或抵押。他们买的每一股,法律上属于他们,但功能上等同于废纸。”

苏婉晴盯着屏幕看了五秒,忽然笑了。她抽出随身笔记本,用法语写下一串词组,随后抬头:“我们可以不立刻激活锁死机制。”

陈默看向她。

“反而要让他继续投钱。”她说,“发布新闻稿,宣布陈氏即将上线区块链股权认证系统,所有流通股将在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完成链上存证与权限重置。这会制造技术升级的紧迫感,诱导他加速完成最后一笔收购。”

程雪立即反应过来:“相当于我们放出一个饵。他知道我们要封锁权限,就会抢在系统切换前把股份归集完毕——可他不知道,真正的封锁早就完成了。”

“不仅如此。”陈默补充,“等他公告持股达线,全市场都会关注这场潜在控制权变更。届时我们公开技术审计报告,指出其持有股份存在‘非合规清算路径’问题,导致质押状态不可解除。舆论压力加上监管审查,他的表决权连形式上都无法成立。”

苏婉晴迅速整理逻辑框架:“第一步,由公关部发布技术防护升级通告;第二步,我们在后台保持静默运行,允许他完成交割;第三步,在他提交股东大会申请的同时,向证监会递交异常交易备案,并附上清算链路的技术分析。”

“时间点必须卡准。”陈默道,“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他会警觉撤退,晚了他可能已完成表决权锁定。”

程雪已在编写自动化监控脚本:“我可以设置触发式响应机制。一旦他的账户发起正式申报动作,系统立刻推送审计证据包至监管接口,同步释放内部验证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