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竹影扶疏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问题不在于数字馆本身,而在于如何引导游客从浅层体验走向深度认知。我们需要调整策略。”

新的策略很快出台:数字馆增加“深度体验区”,游客在虚拟体验后可以立即尝试简单的实际操作;设立“师徒见面会”,让老匠人与潜在学员直接交流;开发“阶梯式体验课程”,从半小时体验到全日沉浸式学习...

同时,铁柱亲自带队拜访周边学校,推出“传统工艺研学课程”,让青少年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工艺。

这些措施慢慢见效。一个月后,报名学习的人数开始增加,尤其是青少年学员明显增多。

然而,新的挑战又来了。一天,二狗急匆匆地找到铁柱:“老板,出事了!有人在网上爆料,说我们数字馆的AI技术实际上是国外公司的产品,根本不是自主创新!”

小主,

铁柱心中一沉:“具体情况?” “爆料说我们用的核心算法是从美国一家公司购买的,还附带了技术协议的片段。”二狗递过平板电脑,“已经引起热议了,很多人质疑我们挂羊头卖狗肉。”

铁柱立即召集李哲和技术团队。李哲看过资料后脸色发白:“这...这是我们的技术合作协议,但被断章取义了!我们确实购买了基础算法,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自主创型,已经申请了十多项专利!”

铁柱沉思片刻:“立即准备澄清材料,但要先找出爆料源头。”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爆料者竟然是匠人村的一名实习生,被环球工艺集团收买,窃取并篡改了内部文件。

“立即报警处理。”铁柱果断决定,“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坦诚说明情况。”

新闻发布会上,铁柱没有回避问题:“我们确实采用了国外的底层算法,就像建筑需要地基一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发展。”他展示了技术演进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专利成果。

李哲现场演示了自主开发的技术模块,用事实证明创新的真实性。最终,风波得以平息,匠人村的透明度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但铁柱没有就此止步。他意识到,要想真正实现技术自主,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于是,“传统工艺科技创新基金”正式成立,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研发。

夏去秋来,数字馆运营渐入佳境。一个雨后的下午,铁柱在馆内巡视时看到了感人一幕: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全息投影前与“王师傅”互动后,孩子拉着她的手要求学习真正的木雕。

“妈妈,我不想只在电脑里玩,我想真的做出东西来!”孩子的话天真而坚定。

那位母亲找到工作人员咨询学习事宜,最后给孩子报名了周末兴趣班。

铁柱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正是他创建数字馆的初衷——不是取代传统学习,而是引导人们走进传统工艺的世界。

傍晚,铁柱约了杨师傅在竹林散步。夕阳的余晖透过竹叶,在地上画出长长的影子。

“杨师傅,您觉得数字馆现在怎么样?”铁柱真诚地问。 杨师傅拄着拐杖,慢慢走着:“起初我不看好,但现在看来,确实有用。”他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几个正在写生的年轻人,“你看,没有数字馆,这些年轻人可能永远不会来匠人村,更不会对传统工艺产生兴趣。”

铁柱顺着方向看去,几个美院学生正在竹林间写生,不时交流着对传统建筑的观察。

“传统就像这竹子。”杨师傅深邃的目光望向竹林,“看起来一枝一枝独立生长,地下的根却连在一起。创新就是新竹,传统就是老根,没有老根滋养,新竹长不高;没有新竹更替,竹林就会衰老。”

这番话让铁柱深思。回办公室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传统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