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不是为了拿一张文凭,也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我想学的,是如何洞察这个时代的脉搏,是如何去抓住那些正在悄然发生、但还未被大多数人察觉到的机遇。”
“在我看来,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国发展的重心,将在魔都。那里,是金融的中心,是资本的战场,也是所有梦想家和冒险家的乐园。”
“我想去那里,去那片离炮火声最近的地方,亲身感受一下,这个大时代,到底有多波澜壮阔。”
这番话,他说得不疾不徐,声音不大,却像一颗颗沉甸甸的石子,狠狠地砸在了刘校长的心湖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刘校长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个少年。
他那双总是带着几分精明和世故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震撼和敬畏。
他执教半生,见过无数优秀的学生。
有奥赛金牌的得主,有少年成名的天才,也有勤能补拙的黑马。
但他们,在选择未来时,考虑的,无非是“哪个学校排名更高”、“哪个专业更好就业”、“哪个城市户口更值钱”。
他还从未见过,有哪个学生,能站在如此宏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时代的视角,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哪里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
刘校长感觉自己的后背,都有些发凉。
他沉默了很久很久,久到办公室里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的声响。
最终,他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震惊和不解,都一并吐出。
他重新端起那杯早已凉透了的茶,喝了一口,然后看着陈默,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无比欣慰的笑容。
“好。”他重重地点了点头,那眼神里,再无一丝劝阻,只剩下纯粹的欣赏和祝福。
“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好。”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海城一中,能走出你这样的学生,是我的荣幸,也是学校的骄傲!”
……
话虽如此,但清华和北大的招生办老师,还是要见的。
这是礼貌,也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