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聊生,人不似人。”
于谦斩钉截铁说道。
朱祁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从勇武营团传回的消息,柱州多数领主信奉宗教,而其手底下,多为农奴,如猪如狗,说来可笑,那些农奴,不少还是教徒。”
华夏是从战国之后便从奴隶制走向封建,而到了大明,最多是走回集权封建道路,谈不上奴隶制。
当然,家奴依旧存在,这是时代的必然所在,这类奴仆和农奴有着一定的区别。
朱祁钰可不管他们教义里写的有多么高尚自由,现实就摆在他面前,柱州的农奴问题十分严重,而在信仰的蛊惑下,他们甚至会义无反顾地站在奴隶主一边。
“所以,陛下是想要解放他们,使其站在大明一侧。”
于谦敏锐抓到了重点,继续说道:“以教育方式,树立国家观念,先行以国之名,使其联合在一起。”
“团结大多数,团结可团结的对象。”
朱祁钰赞同道:“光打仗,那是打不明白的,久了,便会种下恶果,成不稳定因素,因而才需要教育,让他们知晓,教义救不了他们,只会让他们世世代代为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明白了。”
于谦肯定道。
圣人选择的道路,可比直接战争屠杀还要困难,但这无疑是王道,行王道者,仁政为先,方能王天下。
文人所追求的,为生民立命就是如此,只是很多时候,中道崩殂,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走捷径。
“臣回去便召集工作会议,先定勇武营团就地分散驻扎,期间或须多部门配合,请陛下恩准。”
圣人已经决定,那么剩下的细则,自然是他们这些尚书来拟定,最终结果要么拿到朝议,要么直接提上朝会,总归是将章程给定下来。
于谦身为兵部尚书,这套流程也十分熟悉,比起时候在打扰圣人,不如现在就让圣人给予行事之权。
“准了。”
朱祁钰自然允许,道:“朕会命兴安支会其余尚书,结论如何,再做定夺。”
有了大致框架,朱祁钰只需要等结果,当然,学校的事情,那是另一套班子的事,用不着到达尚书这一层级。
“是,陛下。”
于谦回应,紧接着,话锋一转,道:“臣还有一事。”
“说。”
朱祁钰直截了当道。
“北平承平,如今国中,奢靡之风隐隐有再起之兆,军中时常提起饮酒需求,臣以为,理应肃正风气。”
于谦沉声,王振擅权的时代历历在目,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闻言,朱祁钰嗤笑,道:“若是想要饮酒,那可以不在军中当值,军规必须遵守,至于市井奢靡之风,肃正风气是应该,不过,主抓有官身之人,若是受不了,可以不当官。”
大明的娱乐项目本来就少,而在朱祁钰禁黄禁赌之后,明面上的娱乐就更少了,与之相反,富人在增加,有钱不能花,那是锦衣夜行,自然会有人受不了。
“至于百姓,便多以教育为主,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朱祁钰顿了一下,道:“其余的,之后再议。”
得到了回应,于谦也就心满意足的离开,至少,当今圣人并不是贪图享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