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金融危机

影视编辑器 花萌轩 2947 字 1个月前

阳光透过梨树的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夫君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

“王妃,咱们府上还有不少支票,要不要……”王总管试探着问。

“不必。”赵灵儿果断摇头,“王爷病重,我们不便参与这些事。府上的开支,先用现银支撑着。你去库房清点一下,看看还能维持多久。”

“是。”王管家躬身退下,临走前又忍不住回头道,“王妃,老奴多嘴一句,现在满城风雨,都说这危机只有王爷能解,可是王爷他……”

赵灵儿轻轻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待王管家离去后,赵灵儿走到苏宁身边,轻轻为他整理衣襟,低声道:“王爷,这一切都在您的预料之中吗?”

自然,她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只有秋风拂过梨树,发出沙沙的声响。

……

与此同时,谨身殿内的朱元璋正在听取各地急报。

“陛下,扬州府来报,盐商集体罢市,要求保证支票兑付!”

“苏州府急报,丝绸交易几乎停滞,商户只收现银!”

“杭州府急报,茶农拒绝出售新茶,称支票已成废纸!”

一个个坏消息接踵而至,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传旨,”他终于下定决心,声音嘶哑,“即日起,所有皇家银号暂停支票兑付,违令者斩!”

这道旨意如同在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立刻引发了更大的动荡。

商户罢市,百姓恐慌,甚至连军队的饷银发放都受到了影响。

更严重的是,北元残余势力趁机在边境蠢蠢欲动,散布“大明将亡”的谣言。

洪武二十六年的这个秋天,大明王朝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指向了那个卧病在床的吴王。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深夜禀报,烛光在他脸上明灭不定,“是否要再去问问吴王殿下?或许……他有什么办法?”

朱元璋站在窗前,望着吴王府的方向,久久不语。

月光洒在他的侧脸上,映出深深的皱纹。

如今的苏宁已经是气若游丝,自然是回答不了自己,无非是把吴王府给搜一遍罢了。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有些东西,不是靠强权就能夺取的。

大明钱庄的灵魂,始终掌握在那个看似命不久矣的孙子手中。

“明日,”老皇帝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朕要亲自去吴王府。”

……

洪武二十六年的深秋,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这一日清晨,吴王府外突然传来整齐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赵灵儿正在庭院中照料苏宁,忽见王总管连滚带爬地跑来:“王妃!不好了!皇上亲自驾到,还带着大批锦衣卫!”

话音未落,朱元璋已经大步流星地走进庭院,身后跟着蒋瓛和数十名锦衣卫。

老皇帝面色阴沉,目光如电般扫过庭院,最后定格在躺椅上晒太阳的苏宁身上。

“孙媳参见皇爷爷。”赵灵儿连忙跪地行礼,声音却带着几分颤抖。

朱元璋没有理会她,径直走到苏宁面前,俯身凝视良久。

只见苏宁双目紧闭,面色苍白,对周遭的动静毫无反应。

“允熥,”朱元璋俯身低唤,声音竟带着几分罕见的温和,“朕来看你了。”

自然,没有任何回应。

老皇帝直起身,对蒋瓛使了个眼色。

“搜!”蒋瓛一声令下,锦衣卫立刻四散开来。

“皇爷爷!”赵灵儿惊慌起身,“这是……”

小主,

“朕在找一样东西。”朱元璋冷冷道,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苏宁的脸,“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东西。”

赵灵儿咬了咬唇,最终还是退到苏宁身边,用身子护住夫君:“既然如此,请皇爷爷准许孙媳在此照料王爷。”

朱元璋深深看了她一眼,忽然问道:“这些日子,允熥可曾有过什么异常?”

赵灵儿心头一紧,面上却强作镇定:“回皇爷爷,王爷一直昏迷不醒,何来异常之说?”

“是吗?”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朕听说,前些日子允熥的手指动过。”

“那不过是太医说的正常反应罢了。”赵灵儿垂首答道,声音却不由自主地颤抖。

朱元璋不再追问,转身对蒋瓛道:“蒋瓛,带朕去西侧密室。”

“是!陛下。”

密室门前,铁锁森然。

蒋瓛请示地看向朱元璋,老皇帝毫不犹豫地挥手:“砸开!”

随着一声巨响,铁锁应声而落。

朱元璋率先步入密室,只见室内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口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