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穷举式实验

平均持续30秒,误差为五秒。

和短时刺激方案相比,几乎没有显着差异。

持续性刺激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延长清醒时间。

“增加实验次数和对照组,我需要更精确的数据。”

转眼间,五个小时过去了。

实验室里的日光灯始终明亮如昼,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推移。

很多研究员的眼睛已经布满血丝,打哈欠的频率越来越高。

但霍德华依旧像最开始时一样精神饱满,目光锐利地盯着每一组新数据。

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数据的精确度不断提高,置信区间逐渐缩小。

但无论如何分析,短刺激和持续性刺激的效果始终相差无几,那点差异在统计学上毫无意义。

“暂停实验。大家休息一会儿。”

霍德华下达了命令,然后独自思考了起来。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是两种刺激方式的效果真的相同,还是所谓的“持续性刺激”实际上仅在初始阶段发挥了作用,后续的刺激因某种机制而失效?

联想到早期实验中已观察到的现象。

对同一实验体进行重复刺激必须留有足够长的间隔期以避免效果衰减。

霍德华倾向于后一种推测。

他站起来,在白板上快速画出神经网络的示意图,标注出刺激位点,然后用红笔圈出了一个区域。

一个全新的设想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或许,有效的持续性刺激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动态调整刺激靶点与电流参数。

有了设想,他又拉着这些研究员开始进行实验。

但这次的实验就要困难许多了。

寻找新的有效位点,就像在三维空间里寻找一个未知坐标,没有理论指引,只能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来摸索。

他们需要测试不同的脑区,不同的电流强度,不同的频率组合,然后在海量数据中寻找那些微弱的规律信号。

这场实验一直进行到第二天,研究团队的主力返回实验室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霍德华还在这里。

而且那些平时只负责值班的年轻研究员们个个都带着疲惫却兴奋的表情,操作设备的手法明显比之前熟练了许多。

霍德华也发现了这一点,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让所有人都投入到这个实验中来。

“从今天开始,其他所有次要项目全部暂停。”他在当天下午召集的全体会议上宣布:

“整个团队集中精力,专注于多位点动态刺激方案的研究。”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