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为一场论战在所难免,甚至都自觉地后退几步,在吴垠和姜启之间留出一片空白地带,仿佛那是即将展开激烈交锋的擂台。
杨岁的目光一直在吴垠和姜启身上来回移动,问道:“你们觉得谁会赢?”
采薇先回答:“这不好说。因为两边都没办法证明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只能比哪一个在各自体系内更自洽,更严谨。”
陆渊却很直接地回答道:“姜启会赢。”
听陆渊这么果断,杨岁很诧异地问道:“啊?为什么?吴垠很早就提出能量不稳定性了,而且研究了这么多年,姜启虽然有新理论……”
陆渊还没有回答,就听见与姜启相对而立的吴垠说道:
“你是对的。”
“不是,老吴这就投了?”杨岁很不理解地说道:“这不应该是这次讨论会最有看点的地方吗?新老之争,我还以为至少要辩论到这次讨论会结束呢。”
“你以为这是什么?”陆渊回答道:“这是科学的讨论会,只有对错,哪有什么新老之分。”
“吴垠可不是那种为了维护自己地位和面子,死不认错的老顽固,他要是发现自己错了,承认起来比谁都快。”
姜启脸上的诧异丝毫不比杨岁少。
为了和吴垠的这场辩论,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还提前写了份上万字的稿子,把所有可能的质疑点都列了出来,反复推敲自己的逻辑链条。
可现在……
“吴老师,你……”
看着他那诧异的表情,吴垠脸上浮现出温和的微笑,又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确定。
“你是对的。”
然后,他转身看向已经退开一段距离、正围成半圆观望的众人,提高音量说道:
“关于能量不稳定性和诡异能力关系的研究,姜启同志的理论是对的。有哪位同志还有疑问吗?”
众人面面相觑。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科学家犹豫着走出来。他的态度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质疑,而是变成了真诚的请教。
还没等姜启回答,吴垠就解答了他的疑惑,让他知道诡异场论为什么是对的。
后续又有几个人陆续走出来请教,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不太一样,但都是基于旧理论框架产生的困惑。
而吴垠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对这些思维误区了如指掌。
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用最简洁的语言让他们理解新旧理论之间的转换逻辑。
在这方面,确实没有人比吴垠更擅长。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产生疑惑的地方。
“还有人有疑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