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炮兵部署

他指向剖面图里的引信,“用的是延时引信,能钻进土里三米再炸,对付太原城的夯土城墙正好——咱们的工兵测过,城墙底基厚五米,这炮一发就能炸出个十米宽的豁口。”

“嚯!”120师的骑兵营营长忍不住咋舌,“那小鬼子的堡垒岂不是跟纸糊的一样?”

朱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专业的严谨:“普通堡垒确实扛不住,但省政府大院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得两发。我们测了弹道,牛驼山海拔820米,正好能俯射城内,误差能控制在五十米内。”

他顿了顿,补充道,“就是太费炮弹,这次只带了两百发,都是从小鬼子军火库里搜的,打一发少一发。”

副总指挥直起身,目光扫过帐篷里的众人,最后落在陈振华身上:“你这小子,藏得够深啊。刚才说的六个九二式步兵炮团、四个四一式山炮团……加起来多少门?”

陈振华从帆布包里掏出账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九二式步兵炮每团36门,六个团216门;四一式山炮每团36门,两个团72门;博斯福火炮一个团,36门;九一式山炮一个团,18门;再加上这6门155毫米的……总共348门。”

“348门?”115师的代表手里的茶杯差点脱手,“总部直属炮团满打满算才二十门,我们全师凑不齐三十门,你一个旅……”他话没说完,却足以让在场所有人咋舌。

要知道,整个八路军的火炮加起来,能正常发射的也不过百门出头,陈振华这一支队伍,竟几乎抵得上八路军全军的炮兵力量。

帐篷里顿时热闹起来,指挥员们围着照片和图纸,七嘴八舌地议论着。129师的作战参谋拿着尺子量照片,算着炮口仰角。

115师的通信兵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着炮弹参数;连一直沉稳的副总指挥都忍不住问:“这炮开炮时后坐力大不大?会不会把牛驼山的岩石震裂?”

“我们挖了三米深的炮座,灌了混凝土。”朱睿指着另一张照片,“以前试射时,炮座只陷下去五厘米,稳得很。就是声音太大,震得山脚下的老乡家窗户纸都破了,我们给每家赔了两尺新纸。”

副总指挥忽然笑起来,拍着陈振华的肩膀:“你呀,真是跟你陈副师长学了一手藏拙的本事。要不是打太原,是不是打算把这些家底一直捂着?”

小主,

陈振华脸一红,连忙摆手:“副总指挥说笑了,主要是这些炮刚凑齐,炮手还没练熟。就说这155毫米的,朱睿同志带着兵琢磨了半个月,才敢说‘能打准’,之前怕搞砸了,没敢声张。”

“现在不怕了?”副总指挥挑眉。

“现在有底气了!”陈振华指着沙盘,“您看,太原城的日军炮兵阵地在天主教堂后院,射程最远的九一式榴弹炮也打不到牛驼山,咱们的重炮能安安稳稳地轰。等明天总攻,先让这6门炮给小鬼子来个‘开门礼’,炸掉他们的旅团部,剩下的炮再跟上,保证把城墙撕开个大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