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改变战场态势的存在

李承乾这才恍然,温雅的脸上露出理解的神色。

"原来如此,不想诸位国公在为国戍边之余,竟也这般雅好文事,当真是让孤汗颜。”

谈到这,李承乾脸色略显赧然,语气中带着几分自愧不如。

“孤虽贵为太子,但这次前往定襄城,还在为逃脱父皇的辖制,不用读书写字而暗自欢喜。”

“不曾想,诸位国公在戎马倥偬之中,仍不忘精进学问,探讨雅事。相比之下,孤实在...实在惭愧。"

“嘶......”

李承乾的这句话一经出口,若不是李恪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果断出手。

在自己的大腿上,使劲掐了一把,恐怕当场就得笑出声来。

谁能想到,太子殿下竟把老哥们惦记平康坊的心思,当成了 “精进学问、探讨雅事”。

李恪强忍着笑意,赶紧开口打下圆场。

“太子大哥太过言重了,您这次肯主动来定襄城,行那万里路,比之读书不遑多让。更何况还借此见到了大唐边境百姓的不易,与边军士卒的奋勇杀敌,这番见闻。”

“可比在书斋里读十卷书都有用。将来您执掌国事,这些亲身体会,都有助于您体恤民情、治军理政。”

李恪的声音温和而恳切,可谓句句都说在了李承乾的心坎上。

要知道,任何时代都有相同之处。

地位越高,责任就越大。

李承乾身为太子,除了要跟着李世民处理政务,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也被李世民安排了大量的课业。

从经史子集到兵法谋略,从民生经济到典章制度,无不需要涉猎。

要不然,李承乾后期黑化的时候。

也不会因课业繁重、以及李泰等诸多压力,而渐生逆反之心,甚至做出诸多荒唐行径。

当然,这时候,李承乾还是那个被李世民寄予厚望,聪慧、喜爱的储君,尚未被后来的压力与猜忌裹挟。

原本他还在为这些天的赶路,从而耽误了诸多功课,从而产生深深的愧疚。

此刻听到李恪这番话,那份沉甸甸的愧疚之感,瞬间轻了大半。

然而,不等他彻底舒缓下来,李恪的下一句话,就让他哭笑不得...

只听见他那长相俊逸的三弟,看着他,一脸微笑的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