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额,没那么严重。

刘禅虽是天子,但她怒了一下之后,选择怒了一下。

身后的六儿和倩儿见刘禅不语,她们跟随刘禅十几年,都是聪明又熟知刘禅心思的人,一下子就猜到刘禅破防了,六儿走上前一步,忍住笑介绍说道,

“大胆!

这是在江陵巡视的大汉天子皇帝陛下!”

她们被认成孩童的母亲,倒是没什么,她们的年龄本来就已经二十七八岁了。

其实刘禅看起来也就是十八九岁,她本来就显年轻,娇嫩的脸上都是胶原蛋白,学政也只是一下子想不到除了孩童的父母,还有谁会到学堂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政听了顿时一惊。

这是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在江陵巡视,他是知道的,那天全城很多官员和百姓去迎接皇帝陛下入城,他还去了,可是他只是远远的看着,并没有近距离的看到皇帝陛下。

不过,想来天下间也不会有人敢冒充皇帝,而且眼前的女人美到了无法言述的地步,也符合陛下姿容举世无双的传说。

所以学政立刻相信了六儿的话,赶紧下拜,说道,

“臣江陵学政拜见陛下,万岁!”

刘禅并没有建立州郡这两级的学堂,只有县和乡有学堂,离县城远的地方的孩童去乡学堂上学,离县城近的孩童去县学堂上学。至于她打算在亭也修建学堂的计划,目前还没有实现,将来全国的人口多了,再开始实行。

两级学政之间,并没有上下级关系。乡学堂的学政,并不归县学堂的学政管。两者只是一个大学校的校长和小学校的校长之间的关系。

刘禅治下大汉的学政,和后世的明清两代学政明显不是同一个概念。

整个学堂,只有学政一个人是国家官员,刘禅的臣子,其余老师都是由学政出面聘请当地德高望重又识字的小士族知识分子担任。

所以学政拜见刘禅自称臣而不是称小民。

刘禅本来内心气鼓鼓的不想和他说话,但是最后她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皇帝嘛,应该大度点,不能因为别人看错了你的年龄,就跟他置气。

于是面无表情的说道,

“免礼,平身吧!”

额,这是刘禅接见百姓或者官员最有威严的一次了,以前她总是面对微笑。

等学政站起来,刘禅让他汇报学堂的情况。

这里是整个南郡最大的学堂,因为江陵以前是刘禅的首都,现在虽然迁都了,但现在仍然是南郡郡城,更是荆州大军的驻军之点之一,控制着荆南数郡,这里的人口仍然远远超过普通县城,江陵县的学堂里有好几百孩童,年龄集中在七岁到十岁。

刘禅不是不想让成年人或者超过十岁的孩童也读书,扫除文盲不仅仅是让孩童读书,让成年人跟着识字也是很重要的,但国家财政无法支持她这么干,步子太大了,就容易扯着蛋了。

成年或者十岁以上的孩童想学习的,就只能自己在家学了,愿意学是你的事,但国家给不出支持。

这个时代本就有很多好学的人,相信对于这些人来说,国家没有财政支持,他们自己也会去学习。

刘禅又问了问这次全国对孩童进行测试的成绩,其实她记忆力惊人,看完交上来的荆州各县的成绩检测,她早就记在心里了,这个时候问学政,第一是看各县有没有虚报成绩,虽然她确信各县并不会虚报,因为她从未说过通过率低的县要表扬县令,通过率低的要处罚县令,他们犯不着虚报成绩。第二她也想看看学政是不是把孩童们的学习放在心上,她认认真真给天下孩童准备的测试,还拿出大量国库的钱财奖励认真学习的孩童,如果学政连孩童们的成绩都记不住,把成绩报上去就算完了,然后抛之脑后,那这学政也太不负责了。

学政姓马,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好在他非常的称职,对答如流,告诉刘禅的结果和刘禅记住的上报结果完全吻合。

这让刘禅非常满意,刚才他认错了自己的年龄的事情,刘禅也在心里原谅他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而最让刘禅开心而且欣慰的事情,是马学政介绍说,江陵的学堂里,还有一个由女童组成的班级。

虽然刘禅一直都在强调,让天下男童和女童都上学识字,她当年鼓励儿童上学的政策,是家里有一个孩童上学,就可以免掉一个人的丁税,用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儿童上学。本来丁税这件事,就是封建时代对百姓敲骨吸髓取之尽锱铢的恶,将来刘禅迟早要废除的。封建时代最大的矛盾就是对老百姓取之尽锱铢,统治者自己用之如泥沙。

现在为了鼓励儿童读书识字,只能先让这恶政持续一下吧,反正家里只要有几个儿童读书,丁税就全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