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你们种棉花吗

她以前没有名字,小狸是在孙家做丫鬟时取的名字,陪嫁到刘禅家里后,刘禅觉得朱小狸这名字也不错,没有给她改名字。

虽然她不是从小跟着刘禅长大的丫鬟,但她的身份与其他人大不相同,她是陪嫁的通房丫鬟,如果孙鲁班嫁给正常男人,她也是要同嫁的,而且她生的孩子还会比其他妾室生的孩子更得主母的心,主母若未生育,是会把她生的孩子当亲生孩子的。

就算刘禅不是正常男人,小狸也与其余常侍不同,帝后同眠几乎都是她在旁边伺候,久而久之,自然深得刘禅信任。她在十常侍中,只在春梅之下,与巧儿,倩儿相同。

她在大汉如此显赫,家人在江东自然尴尬,又得不到什么好处,这次回家,所有人都愿意跟她去汉地。

小主,

孙权也没有阻止,一个普通的家族离开江东去汉地,他犯不着去阻止而得罪刘禅。

临别之时,孙鲁班安慰母亲说道,

“娘,过得一两年,我会再回来看你的,不用太挂念我。”

随后又对孙权说起一件大事,

“父亲。如今汉地四州四十余郡,都在种植棉花,父亲难道无意推广吗?”

孙权听了,顿时惊喜交加。

他和曹丕一样,早就听说过刘禅在四州大力推广种植棉花的事情,凉州甚至种植棉花的土地,已经超过了种植粮食的土地,大大的增加了凉州之地的利用价值,让凉州不再是国家的财政负担。

而且刘禅将棉花运送到各地,甚至还卖到了东吴和曹魏,也赚取了不少的钱财。

孙权和曹丕,都亲眼见过棉花的保温能力,真算得上是保温神物了,一亩田种植的棉花,就能比得上几百只鸭鹅产的绒毛。棉花确实不如鹅绒鸭绒,貂绒狐裘舒服,不适合达官贵人用,但对于百姓真的是神器。

如今江东和曹魏,都在推广种植棉花,可是,从民间流通得来的一些种子,对于大面积推广还是很难的。

刘禅也是大力推广了六七年才见成效,现在倒是收集了足够多的种子了。

孙权心道,好歹女儿终于站在父亲这边一次了,江东的冬天,本来就只有淮南那一片从曹魏抢来的地方极为寒冷,其余地方虽然冬天也冷,但不像北方那么冷,如果有了足够多的棉花,说不定江东以后冻死的人也会大大减少,甚至也跟刘禅治下的大汉一样,再也不会冻死人了。

孙权可不信自己的理政能力会输给女婿。

孙权感激的说道,

“好女儿,爹没有白疼你!只是,万一被刘禅发现,你暗地里帮江东推广棉花,让她损失一条赚钱路径,她会不会迁怒你,影响你们感情,甚至废黜你?”

孙权这话说出口,步夫人,孙鲁班,甚至包括他自己都愣住了。什么玩意?他以前不是最想影响女儿女婿感情的吗?他不是一直盼望刘禅和孙鲁班分开吗?

现在倒是怕刘禅废黜孙鲁班了?废了不是更好,名正言顺的把女儿接回江东啊。

孙鲁班一愣之下,随后大笑道,

“父亲想到哪里去了,我是大汉皇后,怎么可能做出对不起皇帝陛下的事情。

这是夫君姐姐的主意。夫君姐姐说,昔日越王勾践趁吴国饥荒,将煮熟的种子借给吴国,让吴国来年颗粒无收,最终灭亡吴国,如此行径,明君不为也。

如今棉花在我汉境虽然普及,但曹魏和江东还有百姓受苦,夫君姐姐于心不忍也。所以让我问问父亲,需不需要棉花种子,我们可以提供种子给江东,让江东来年也能收获棉花,而不需花大价钱去汉地买。从汉地买来的,成本太高,只有中等家庭才用得上。”

听到孙鲁班的话,孙权和步夫人才是真的震惊了。

自从战国时代以来,敌国用兵,谁不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个世界上,还有为敌国之民着想的君主吗?

孙权半晌后才问道,

“你夫君不怕敌国强盛,更加难对付吗?”

孙鲁班摇头说道,

“天下万民,皆大汉之民。

夫君姐姐天下无敌,此时若从荆州,益州,雍州征数十万军,加上大汉五万虎贲军,一路出潼关,一路出宛城,一路出江夏,江东和曹魏何人可挡?

她之所以没有现在出兵,正是担心万民已经饱受战乱之苦。

待数年之后,粮食兵甲充足,你们都挡不住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