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又到春耕时

其实封建社会,所谓的鼓励农耕,就是统治者依时给百姓时间忙耕种,不在农忙时征发徭役,这就算是鼓励农耕了。

而刘禅,从称帝到现在,还从未发过一次徭役,无论干什么事,都是给百姓发钱的,更别说在耕种时期发徭役了。

如今几个州的劳动人口不少,两千万人口中,一千三四百万人口都是劳动人口,青壮?在刘禅的大汉境内,妇女也一样是劳动人口,谁说织布,纺纱就不是劳动了。

只要天下的粮食产量在安全线以上,任何生产活动,包括制作一个竹蜻蜓,都是促进经济的有效劳动。

而在经济学上,如果粮食不安全,任何除了种田以外的劳动都失去了意义,干任何其他事都是妨碍了种田。

而整个封建时代,粮食一直掌握在极少部分人手里,再加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粮食从未安全过。

农耕刚刚过去,又是修路季,入学季。

天下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可是这种忙,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如果每个打工人每个月赚的钱都能涵盖自己的生活,能够看到家里的人都能吃得饱,穿的暖,那就算忙一点,又有谁会抱怨呢。

今年的春耕,刘禅比往年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草原。

不但荆州,益州,凉州,雍州如今都繁荣起来,就连去年春天才被刘禅收入囊中的草原,如今也草长莺飞,开始了新的发展。

刘禅已经将轲比能的部落彻底消灭,又经过一年的清剿,现在草原已经彻底安稳下来了。

今年的草原,可以放牧牛羊和战马了。

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不用来养育华夏的人口,不用来创造价值,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在就可以从人口井喷的雍州,招募汉人前往草原放牧。

草原是绝对不能交给异族的,不然现在不出问题,将来也会出问题。既然已经解决了轲比能,就不能再让草原出现下一个轲比能。

还是要从雍州招募人手前往草原,才能更好的控制草原,就像后世的湖湘子弟入天山一般。如果不让汉人前往放牧,那异族还是会慢慢的吞噬草原的。

现在的大汉境内,虽然人口井喷,但大路四通八达,粮食产量丰富,连带布匹棉花生产也足够覆盖所有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可以说,虽然人口达到了两千多万,但丝毫没有人口负担,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康,处于从未有过的盛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按照现在的生产力,刘禅的四州,至少还能容纳三千万人,而且未来生产力还会更进一步发展,还能更进一步容纳人口。

现在人口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又人人安居乐业,哪有人愿意去草原牧马放牛吹风?

老方式,还是先用金钱开路吧。

重赏之下,必有勇士!

刘禅占领了属于青藏高原,后世青海省的地盘,灭亡了彻里吉的西羌国,对于驻守在西羌国原址,现在的西羌都护府的将士们,也是采用了重赏的方式,在西羌驻扎的军队,经常轮换,且只要驻扎,不需要打仗就算立下战功,俸禄和补贴都是最好的。

这样一来,驻守在高原上的士兵,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就连西羌都护府的马岱,已经驻扎四年了,也从未申请过调动。

刘禅的大汉成为华夏第一个能够长久控制高原的政权,这样一来,不仅是凉州,就连将来控制西域,也不是一件难事了。

青藏高原在手,西域完全可以自己控制,而不是只能用威名来震慑西域诸国。

当然,草原的环境比高原要好得多,刘禅招募中原的百姓前往草原放牛牧马,并不需要给出像去高原那样丰富的奖励。

除了草原以外,刘禅关心的第二件事,是江东的棉花种植。

虽然江东和曹魏都是她的敌人,但因为孙鲁班这个纽带的原因,刘禅和江东关系不算太差,孙权这辈子就没和汉或者魏完全断绝关系过。

刘禅将天下生灵,无论是曹魏百姓还是江东百姓,都视为活生生的人,从未想过要削弱两国的百姓来助力她的统一。

去年答应了帮孙权推广棉花的种植,今年刘禅自然也要关心一下,还特意写了信给孙权,问他有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