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真庸医还是背锅侠?

这很正常,因为医疗制度和医疗水平不是一回事,以古代的医疗水平,确实有很多病他没办法呀,治不了啊。

就像清朝,没人说皇帝经常被什么集团什么集团的搞死了吧,但是清朝的皇子皇女,那夭折的还不是有很多。

这一派的学者呢,认为刘文泰从一个文官跑去当了太医,并且在治疗明宪宗时,没有详细分析,会诊,讨论,就直接下结论开补药。

以及后来治疗明宪宗时期,更是由太监张瑜直接绕过制度,找刘文泰口述病情就开药,更是医疗制度失灵的重大表现。

至于刘文泰到底医术怎么样,这些学者认为,应该不怎么样。

理由之一是因为,刘文泰在弘治后期,主持编纂了《本草品汇精要》。

虽然这本书是明代官方出品的唯一一部药学巨着,也是华夏古代最大的彩色图画本草,

虽然其中某些地方看起来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详细,更精美,

虽然有西方学者盛赞两本书都是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书籍,而《本草品汇精要》之所以不出名,只是因为它没有公开出版,没有传播开来,因此比之《本草纲目》的名气小了很多。

但是,其中有的错误很扯淡,比如把重要人物的名字搞错了,把宋徽宗的年号搞到宋仁宗头上了,

还有就是为了硬套《皇极经世书》,强行将里面的内容,不考虑实际的全都分成四类,来个四四十六。

另外,就是该书本来是为了综合此前历代本草,进行统一编纂,修改过去药学典籍的错误等等,但其中有的药材,自己就搞错了,还有就是增加的药材种类比较少,只有48种。(本草纲目则是增加了374种,而李时珍是主要一个人搞的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有学者认为,不应该过度高估《本草品汇精要》。

同时,还有可能是太监和医官利益相连,张瑜和刘文泰想要借修医书提升名望,所以,主持者也不一定有多高的医术。

再加上其他的关于刘文泰打的事情,因此可以认为,他应该是懂医术,但可能并不高。】

...

“不会吧,能主持编撰这么大一本书,医术不高能行吗?那明孝宗是脑子有问题吗?治死了他的父皇,他还让他编撰本草,看来还得再看看另一派的说法。”

刘邦笑呵呵的说道。

...

【至于刘文泰为啥能够逃脱惩罚,则确实是因为政治原因,但不是什么文官集团谋害皇帝。

而是因为刘文泰是传奉官出身,而传奉官一般都和宦官势力走得近。

在明宪宗驾崩之后,刘文泰遭到弹劾,其实也是文官对宦官势力及传奉官制度的攻击,因此被宦官势力给保了下来。

当然还有明孝宗比较仁慈,不愿意为没有证据的事情大开杀戒的原因。

最终的结果就是只是贬职!

当然最重要的传奉官制度也因此被废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因为没有直接显示刘文泰有故意或者有重大失误的证据。

至于第二次能逃脱死刑改为流放,则是因为前面说的,他会钻营,和部分文官的关系也不错,因此最终被内阁的李东阳和谢迁以证据不足,免了死刑。

至于那种什么非黑即白的,文官就必须是文官集团,宦官集团就必须是文官集团死对头的二元说法,笑笑也就得了。

当然,在明孝宗时期,也确实是有山头之类的,这个是任何时候都难以避免的,但这和那些扯淡的“文官集团大一统,整天就想着干皇帝”说法是完全不同的。

就比如后来的乡党整天跟东林党死斗,最后斗不过东林党了,才投靠了阉党。

在明孝宗时期,文官里面,大概可以分为内阁山头和六部山头,只不过这时候的斗争,还没有明朝后来那样的激烈。

因此,这一派学者的看法就是,刘文泰事件,是医疗制度漏洞和政治斗争借题发挥所造成的结果。】

...

“他娘的,又是党争!混账东西,一个二个的!”

朱元璋气得直骂。

而明宪宗时期和明孝宗时期的官员则都是脸色一变。

先前说文官集团,他们虽然也有点害怕,但是毕竟这个概念已经被天幕多次驳斥了,但这回说到还有山头,他们是真的有点虚。

...

“这不比那什么文官集团谋害皇帝要合理的多了,只是朕没搞明白,这个明孝宗为啥还要继续用这个刘文泰呢?这样的人直接打发得远远的不好吗?管他什么医术高还是低呢?”

蜀汉后主刘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