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酒喝了许久,以至于散场之时,将对方送到门外的李景隆,返回身时,身体都有些踉跄。
又是一张大饼,但却是任何读书人都无法拒绝的大饼。
但李景隆是真的想把刘季篪捧到陕西布政使的位置,因为他将来的路,离不开武人的厮杀,更离不开文官的帮助。而陕西甘肃是他的基本盘,这儿更不容有失。
而且,李景隆的路注定与燕王朱棣不同。朱棣毕竟是姓朱的,他起兵也不是反叛,而是清君侧。朝中无正臣,内有奸恶。
这个说法,完全可以用老朱自己留下的预制大诰皇明祖训来自圆其说。藩王本就是保护皇帝,而如今皇帝受到了蒙蔽,要坏了江山,藩王自然要起兵。
别管信不信,但最起码能得到一部分人的拥护,一部分人隔岸观火,一部分人置身事外。
但李景隆呢?
他是大明的臣子,说不好听的就是朱家的奴仆!你有什么资格靖难?谁听的你?
朱棣可以不用顾忌后方,但他李景隆将来最怕的就是后院失火!
所以西安,兰州,甘州等地,断不容失!
忽然,站在后宅的月亮门前,李景隆停住脚步。
他抬起头,看着皎洁的月光,心中突然想起一个人。
“燕王,你在做什么?”
他在京师有消息来源,在北平同样有消息来源。可是北平那边的消息,却总是不咸不淡。因为朱棣就好似一个寻常的藩王一样,没有任何格外的动作。
没有动作才是最危险的!
后世人都说朱棣起兵是有很多无奈,但.....以李景隆对他的了解,这个时候的朱棣肯定早已在准备着,将来的事了。他是不甘心,只做一名藩王的。他也是不会甘心,对将来的皇帝俯首称臣的。更不会低下头,引颈就戮!
其实历史上,在晋王朱棡刚病逝没多久,老朱就给新晋王朱济熺下了令,多多预备兵马,教手下的将领堤防燕王。而后又要派杨文去北平,接管朱棣的兵权。
不过时也命也,老朱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意识到他死之后这个儿子要搞事。但上天却没给他更多的时间,以至于他的孙子在即位之后,要面临的局势,比他想象想要凶险得多。
而且,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后来的新皇帝,都错误的估算了朱棣手中的实力。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