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骤变(十二)

天还没亮,郑直在大太太灵前烧完纸,这才起身摇摇晃晃的出了正院。他刚要去吃点东西,就听到了叫门声。待走进客厅片刻,就瞅见程敬和谢国表走了进来“俺一猜准保是您二位。”指指桌上的雪茄匣子,然后自顾自的点上“吃了吗?一会俺们一起。”

程敬拿出两根雪茄,递给谢国表,自个一边拿火镰一边道“那倒挺好。”

谢国表已经拿着火镰凑到郑直跟前帮他和程敬点上“边庶常呢?”

不等郑直开口,边璋和孙环一脸憔悴的走了进来。

“这二位明明不会打牌,又干看了一整夜。”郑直同样疲惫,不等二人坐下,起身道“俺们一起吃点东西,然后师兄和老孙就去歇息。等回头‘发孝’时,诸位捡好的拿。”

所谓发孝,是指丧主剪帛以授吊客。各地规矩不一样。京师这边的用意,是平民之家引诱人送奠金的手段;江南那边则是引诱人送葬时的法子?公卿士大夫也有为之,此非礼之礼也。

郑直自然不稀罕那点奠金,不过是感激之语。昨夜边璋,孙环留下来守灵,因为二人不好赌,所以就在旁边一边聊天一边看着孟鹏等人大呼小叫熬了一夜。不单二人,程敬和谢国表之前几日也都是跟着郑直守灵。

众人无可奈何,随郑直出了客厅,走进苫布棚子。孟鹏,刘三等人还在瞪着通红的双眼进行最后的厮杀。郑直也不理会,引众人入座,片刻后,下人端上简单的早餐,年糕,饺子,米粥,咸菜。

“等十五那日,俺让人把灯市街上彩寰楼包下来,诸位不妨引着家眷去那消遣。”郑直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夹起一枚饺子直接道“还望莫客气。”

边璋自然晓得彩寰楼根本就是郑直自个的产业,也不推辞“那到时俺把东林诗社的诸位社员也请来,或许能有一二佳品。”

东林诗社直到去年十一月底都不成气候,可自从郑直蹈火救驾后,终于有了起色。尤其是后边郑直每日揪着刘健三人咬个不停,入社的人数成几何数增长,到如今已经有了将近百余人。

“如此东翁缺席,未免可惜。”程敬道“俺那日在东翁书房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句,着实涤荡人心。不晓得全句是啥?”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当然又是郑直从去年年底,孙淮南送来的那些诗集里搜罗的,作者姓林,只晓得有个文忠的谥号,却不晓得本名。好在郑直脸皮足够厚,听程敬吹捧,丝毫没有任何不妥,直接背了出来。

“这‘苟利’二句是否出自《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受到时人的诽谤,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时有人走了进来开口询问。

众人回头看去,是王阳明和李梦阳。

“正是。”郑直起身与众人一同回礼后,邀请二人入座“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其他不论,先填饱肚子。”

这自然不是郑直好心,而是先堵住二人的嘴。

弘治帝虽然准了郑直复班的题本,奈何时移世易。如今大太太再次故去,因此哪怕内阁没有阻拦,可题本到了礼科给事中那里还是被拦了下来,用的理由自然也是‘时移世易’,不敢夺人伦大义。

郑直对此表面上显得无奈,心里却早有计较。尤其是那夜行刺太子失败,目下弘治帝健康不明的情况下。他已经打定主意,想法子接受刘健可能的招安。人要有自知之明,以郑直如今的实力,没有弘治帝,自保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