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最具含金量的,物、化、电性质的相关论文,每一篇都少不了他的名字。
既然署名,自然不能等到论文发表时才看到。
所以,在投送前,需要他看一遍原稿,并签下大名。
只是不知道剑桥的老家伙们,如果知道这货是笃定了没人敢抹杀他的存在,所以才“大撒把”,出了实验室就放心大胆的切换到休假模式,心里会作何感想……
不论别人什么感想,曲卓累的够呛,装模作样的从两点多钟,一直忙活到晚上八点多。
把摆在案头的论文全都看了一遍,并按照江湖规矩,颇显水平了修改了其中的部分表述。
还亲自为几篇论文画了精致比照表和量化表,才算“装”完收工。
不,还没收工。
本杰明……就是那位在python语言介绍会上随便冲动了一下,举了个手,就天降鸿运的幸运儿,努力克制着激动的,双手将三份并不算厚的论文,摆到了曲某人面前。
这是三种材料被首次观测的“发现论文”,名字只有两个,第一发现人杰里米·曲和实验助手本杰明·布朗。
曲卓休息的这几天,本杰明在导师大卫·惠勒的指导下,完成了这三篇分量极重,但并不复杂的论文。
现在,只等伟大的曲签字确认,年仅二十六岁的在读半导体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就半只脚踏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
不!应该是大半只脚。
导师已经告诉他了,今年九月剑桥在收到诺贝尔向全球发出的提名邀请后,会第一时间提名,并发挥影响力推动。
不提三种发现本身的价值,仅凭打破热力学涨落理论这一点,就足以获奖了。
即便今年太仓促没有成功,三年……不!两年之内必然获奖。
不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将会受到质疑……
本杰明身体轻微发抖的,眼巴巴的看着伟大的曲,边看论文,边本着严谨的态度进行一些实验过程的细节纠正,以及小段落表述的修改。
最后,逐一在三篇论文封页上签下确认的名字……
重新拿起论文后,本杰明激动到只会翻来覆去的说:“谢谢你,先生…先生,谢谢你。谢谢……”
之所以如此激动,实验助手在完成工作后,被实验主持人踢出名单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