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明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观音像:瓷塑巅峰的慈悲之光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历代瓷器"展厅,一尊通高19.1厘米的白瓷观音像静静端坐在玻璃展柜中。她低首垂目,嘴角微扬,似在俯瞰尘世众生;身披长巾,衣纹如行云流水,腰间璎珞佩饰玲珑剔透;通体施象牙白釉,釉面温润如玉,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这尊明代德化窑瓷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以其超凡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

一、大宁河畔的瓷圣遗珍

(一)云阳县的惊世发现

1980年深秋,云阳县旧县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一件包裹在淤泥中的白瓷造像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当拂去表面的泥土,一尊神态安详的观音像赫然呈现眼前:她面庞丰腴,双目微闭,右手抚膝趺坐,左手执如意,胸前璎珞垂落,衣纹线条流畅自然。更令人惊叹的是,像背清晰可见"何朝宗"葫芦形篆书印纹,这一发现让在场的专家们激动不已——这竟是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真迹。

经文物部门鉴定,此像为明代晚期德化窑白瓷精品,采用当地特有的高岭土烧制而成,釉色温润如玉,胎质细腻致密。其造型既延续了佛教造像的庄严感,又融入了世俗化的审美情趣,堪称宗教艺术与民间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2005年,这件国宝正式入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为该馆"历代瓷器"展厅的镇馆之宝之一。

(二)德化窑的千年传承

德化窑位于福建泉州德化县,自宋代起便以烧制白瓷闻名。明代是德化窑的鼎盛时期,其白瓷以胎釉纯净、质地坚密、色泽温润着称,被誉为"中国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何朝宗作为明代德化窑的代表人物,其瓷塑作品以观音、达摩等宗教人物为主,善于将泥塑、木雕、石刻等技法融入瓷塑创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风格。

何朝宗的作品素以精工细作着称,每一件都堪称艺术精品。他尤其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赋予佛像以人性化的特质。例如,这件观音像的眼神中既有佛教造像的慈悲庄严,又透露出世俗女性的温婉柔美,这种"神性与人性"的完美融合,正是何朝宗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

二、象牙白釉的艺术密码

(一)瓷塑工艺的登峰造极

这件观音像采用德化窑传统的手工雕塑技法,先以瓷土捏塑出人物的基本形态,再用刻刀精心雕琢面部五官、衣纹褶皱等细节。何朝宗在创作中特别注重比例的精准与线条的流畅,观音像的面部五官、手足姿态、衣纹走向都经过精心设计,既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又富有韵律感和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