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临终嘱言·诸葛亮临终前叮嘱沙僧归位
是夜,五丈原大营灯火昏黄。诸葛亮斜卧中军帐内,案头七星灯摇曳不定,主灯芯上结着豆大的灯花。姜维跪在榻前,握着丞相冰凉的手,泪如雨下:“丞相万金之躯,何不振作些?待您病愈,我等再整旗鼓,定能克复中原!”诸葛亮勉力一笑,以指蘸水,在姜维掌心写下“天命”二字。
忽闻帐外有人求见,却是沙僧。诸葛亮示意姜维退下,帐中只剩二人相对。沙僧解下颈间雨师灵核,置于案上,灵核与诸葛亮羽扇上的玉坠竟隐隐共鸣。“先生洞察天机,某亦不瞒你。”沙僧声音低沉,“我等本是另一个时空的修行者,因灵核紊乱误入贵界。今日之事,实乃四圣分桃时种下的因果——那蟠桃灵核碎为五片,其一便是这雨师灵核。”
诸葛亮目光灼灼:“四圣……可是那孙仙长、猪仙长、仙长与唐长老?”沙僧点头,灵核光芒大盛,竟在帐中投射出四圣围坐花果山分食蟠桃的画面。但见孙悟空抓耳挠腮,猪八戒狼吞虎咽,唐僧合十诵经,沙僧则持盏斟酒,蟠桃灵核在石桌上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后来,灵核碎裂,散落诸天万界,”沙僧继续道,“我等追寻灵核至此,却不想搅入这三国纷争。”
诸葛亮手指轻叩灵核,叹道:“原来如此。亮夜观天象,见将星欲坠,知大限将至。今得仙长解惑,虽死无憾。只是有一事相求——”他挣扎着坐起,抓住沙僧的手腕,“亮生平所求,不过是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今见仙长等有移山倒海之能,若他日归位,望能护佑这方世界的苍生,免受战乱之苦。”
小主,
沙僧喉头滚动,单膝跪地:“先生心怀天下,某自当铭记于心。待灵核归位之日,必禀明师尊,护佑此间百姓。”话音未落,帐外忽起狂风,吹得七星灯险些熄灭。姜维惊呼着扑入帐中,却见诸葛亮已靠在榻上,气息微弱。
“伯约……”诸葛亮招手让姜维近前,“吾去之后,不可急战。速退军汉中,以图后计……”话未说完,已咳嗽不止。沙僧见状,取出琉璃盏,以指尖蘸水,点在诸葛亮眉心:“先生仁厚,某送先生一程。”那水珠渗入眉心,诸葛亮忽觉灵台清明,竟能坐起。
“仙长……”诸葛亮望着帐外星空,“亮初见仙长降雨,只道是天不助汉。如今方知,天地自有大道,非人力所能强求。望仙长代亮看一眼这锦绣山河,待他日灵核归位,或许……”话音戛然而止,羽扇自手中滑落,跌在“火核泪”残片之上,发出清越之音。
与此同时,上方谷中,司马懿正凝视着手中晶莹的“火核泪”。那泪滴在月光下流转着赤金光芒,触之温热如心血。“此宝可操控灵核,”他喃喃自语,“天不绝吾,必当卷土重来。”司马昭在旁欲言又止,却见父亲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宛如重生的饿狼。
五丈原上,沙僧望着诸葛亮的遗体,缓缓戴上斗笠。宝杖与雨师灵核共鸣,竟在夜空中画出一道银河般的光带。孙悟空踏云而至,抓着一把野果:“呆子,该走了。这三国的戏,也该落幕了。”沙僧点头,再看一眼蜀军大营中素缟飞舞,转身踏入光带。刹那间,星光闪烁,二人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是岁秋,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蜀军秘不发丧,循陈仓道缓缓退去。司马懿闻报,率兵追至卤城,见蜀军旌旗整齐,疑有伏兵,遂引军还。后人有诗叹曰:“上方谷口火连天,雨师显圣解倒悬。丞相遗训犹在耳,灵核归位待何年?”欲知灵核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