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骠骑英魂霍去病

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向北走了两千多里,一路上全是沙漠和草原,没水没粮怎么办?他有个办法,叫“取食于敌”——遇到匈奴的牧民部落,就缴获他们的牛羊当粮草;遇到小股匈奴兵,就消灭他们,补充弓箭和马刀。有一次,他们遇到一个匈奴的牧民部落,部落首领不愿意投降,还想跟汉军打仗。霍去病笑着说:“我知道你们不想投降,可你们要是跟我打仗,肯定打不过我,到时候你们的牛羊会被我抢走,你们的人也会被我俘虏。不如你们投降我,我保证不伤害你们,还会给你们粮食和衣服。”部落首领听了,觉得霍去病说得有道理,就带着部众投降了汉军。

就这样,霍去病带着五万骑兵,在漠北草原上找到了左贤王的主力。两军对阵那天,天刚蒙蒙亮,草原上刮着大风,沙子打在脸上生疼。左贤王骑着一匹白马,在阵前大喊:“霍去病!你小子敢追到漠北来,真是不知死活!今天我就让你和你的汉军,永远留在这漠北草原!”

霍去病也不生气,只是把长枪一举,对士兵们说:“兄弟们,左贤王说要把咱们留在漠北,你们答应吗?”士兵们齐声大喊:“不答应!”霍去病又说:“那咱们就跟他打,把他的部队消灭掉!”说完,他率先冲了出去。

汉军将士跟着他,像一支利箭射向匈奴阵中。左贤王没想到霍去病这么勇猛,赶紧下令抵抗,可他的士兵哪里挡得住汉军的冲击?有的匈奴兵刚拉开弓,就被汉军的马刀砍中;有的想逃跑,又被后面的汉军拦住;有的甚至吓得跪在地上投降。

战斗打了整整一天,从天亮打到夕阳西下,匈奴兵已经死伤大半,尸体堆在草原上,像一座小山。左贤王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人,知道大势已去,他趁着混乱,带着几个亲信偷偷跑了。霍去病一看左贤王跑了,当即下令:“追!不能让他跑了!”他带着一队精锐骑兵,追了几百里,一直追到狼居胥山。

这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圣地,就像中原的泰山一样,匈奴人每年都要在这儿祭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们打败汉军,抢到更多的粮食和奴隶。霍去病站在山顶,看着脚下的漠北草原,心里豪气顿生。他让人在山上筑了一座坛,坛有三丈高,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然后,他亲自祭天,手里拿着酒,对着天空说:“吾皇万岁!大汉永固!匈奴不灭,誓不还朝!今日我霍去病率部讨贼,至此大捷,愿上天保佑大汉,保佑边地百姓,再也不受匈奴之侵扰!”

祭完天,他又在旁边的姑衍山祭了地,把缴获的匈奴旗帜和弓箭埋在地下,象征着大汉已经征服了这片土地。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从此以后,“封狼居胥”就成了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不管是唐朝的李靖,还是宋朝的岳飞,都把“封狼居胥”当成自己的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战,霍去病的部队歼灭匈奴五万多人,缴获了匈奴的旗帜、牛羊无数,还俘虏了左贤王的儿子、相国、将军等几十人。从此,匈奴再也不敢南下,只能远远逃到漠北深处,“漠南无王庭”这句话,可不是凭空来的,是霍去病带着汉军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等霍去病回到长安,武帝亲自到城外迎接,还想给他建一座豪华的宅第,宅第里有花园、有池塘,还有几百个仆人。可霍去病却摇摇头:“陛下厚爱,臣铭记于心。可这宅第,臣不能要。”

武帝愣了愣,手上的玉如意都停在了半空:“去病,你征战多年,居功至伟?这宅子是朕赏你的,也是大汉赏你的,你为何不要?”

霍去病往前迈了一步,对着武帝拱手,一字一句道:“臣的心愿,从来不是荣华富贵。臣只求有一天,匈奴彻底灭了,边地再也没有狼烟,百姓能安心种地、孩子能放心读书,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所以今日,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武帝握着玉如意的手紧了紧,眼眶都红了。他走上前,一把抱住霍去病的肩膀,声音都有些发颤:“好!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去病啊,朕没看错你!朕要下旨,把你的话刻在朝堂的柱子上,让满朝文武都学学你这份胸怀!”

说着,武帝转头对身后的史官说:“记下来!骠骑将军霍去病,辞宅第,忧边患,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此等忠勇,当载史册,传之后世!”

史官赶紧拿出竹简,一笔一划地记着,笔尖在竹简上划过的声音,混着百姓的喝彩声、士兵的欢呼声,在长安城外飘了很远。霍去病站在武帝身边,抬头望着长安的城墙,城墙之上,大汉的旗帜正迎着风飘扬,他心里想着:等下次出征,一定要把匈奴彻底打垮,让这旗帜,永远飘在没有狼烟的草原上。

然而天不假年,漠北之战后两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竟猝然患病。关于其病因,史载虽未明言,然后世多有推测:其一,漠北之战时,匈奴为阻汉军,曾将病死的牛羊埋于水源附近,致水源污染,霍去病可能饮用污水,感染瘟疫;其二,霍去病自十七岁起便连年征战,少得休整,且常冲锋在前,伤痕累积,积劳成疾,终至病发。

武帝闻霍去病病重,急遣御医诊治,甚至亲自前往霍去病府中探望。当时霍去病已卧床不起,见武帝亲临,仍欲挣扎起身行礼,武帝忙按住其曰:“去病,无需多礼。你为大汉操劳,朕必寻良医救你。”霍去病气息微弱,曰:“陛下……臣恐……不能再为大汉……破匈奴矣……边民之苦……臣未能……尽解……”言罢,眼中含泪。不久后,霍去病便与世长辞,年仅二十四岁。

消息传至长安,全城皆悲:百姓自发聚于街头,持香焚纸,哭念“霍将军”;军中将士皆着丧服,列于霍去病府外,肃立如松;朝堂之上,大臣亦多垂泪,武帝更是悲痛不已,良久不能理政。

武帝下旨,将霍去病之墓建于自己的茂陵旁——茂陵乃武帝寿陵,能葬于此,是汉朝臣子的至高荣誉。且武帝令将其墓冢修作祁连山之形,以纪念霍去病收复河西、征战祁连之功;墓前雕刻石人、石马、石牛,其中“马踏匈奴”石雕最为着名——石雕中,战马昂首挺立,前蹄下踩着蜷缩的匈奴人,匈奴人手持弓箭却面露惧色,栩栩如生再现了霍去病当年的征战之威。

《汉书》载:“霍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其与卫青并称“卫霍”,成为大汉武将的标杆。后世诗人亦多有咏之者,如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杜甫诗云“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其英雄形象,早已融入华夏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