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后,望尔等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同心同德,共筑我朝万世之基!”
“臣等谨遵圣谕!”
随即,赵斌的目光缓缓转向另一侧的武班。那里,站立的是曾随他北伐金国、百战余生的将领们。与文臣的雍容不同,他们大多面容刚毅,身姿挺拔,尤其今日赵斌特许,众将披甲上殿,明晃晃的甲胄更是衬出他们那自沙场淬炼出的凛冽之气。
赵斌的目光在一张张熟悉的脸上掠过,眼中感慨万千,沉默片刻后,他朗声开口,声音较之前更多了几分沉郁与铿锵:“诸位将军!”
这一声,将武班众将的注意力全然吸引。他们齐齐望向御座上的君王,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自靖康之耻,国破家亡之日起”,赵斌的声音沉痛而有力,“尔等,或于西北聚义,或于湖湘募兵,或于两河鏖战!地虽有南北之别,法虽有攻守之异,然最终皆为我北伐大业效力,为我大宋江山尽忠!刀光剑影,血染征袍,朕,与天下百姓,皆铭记于心!”
他话语一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穿透了殿宇,看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如今,四海初定,论功行赏,理所应当。赏格,朕已备好”。可随即赵斌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更加凝重,“然,在封赏生者之功前,我等,绝不能忘了那些战死的袍泽!是他们的忠魂白骨,铺就了今日太平之阶!”
“故,朕决意!”赵斌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字一句,如同金铁交鸣,响彻大殿:“敕令天下,修葺忠烈陵园七座!”
小主,
“其一于太原城郊,慰富平、平定军血战捐躯之将士!迁种老将军衣冠冢入主陵,受万世香火,以西北诸战死难军士陪祭!”
“其二于开封旧都之畔,慰昔年护国将士、朱仙镇众英灵!让他们亲眼看着,这故都如何重归王化!”
“其三于鄂州城郊,慰昔年岳家军将士不屈之魂!以期后世,不忘岳家军之训,深明饿死不虏掠之理!”
“其四于建康城郊,慰当年黄天荡一战之勇士,慰所有为固守长江而战死之忠魂!让他们永镇我江南门户!”
“其五于河间府郊,慰老元帅宗泽‘过河!过河!过河!’之未竟之念!慰所有恪守北地、保境安民之义军民兵之魂!慰潞安州、两狼关、黄河岸……所有北地关隘血战至死之英灵!”
“其六于黄龙府郊”,赵斌的声音带着一种开拓未来的豪情,“慰我此次北伐深入敌境、捐躯异乡之军士!既是为了安阵亡将士之魂,亦是为了定北地百姓之心!此地,将永为我华夏之土!”
“至于最后嘛,于洛阳城郊,设总陵一座,安奉天下将士之魂!自即日起,凡为国征战、有功于社稷之将士,百年之后,经有司核定,皆可归入此陵园,永享国祀,英名载入史册,光耀千秋!”
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落下,赵斌目光灼灼地扫视着下方已激动难抑的武将们,沉声问道:“以此七陵,安忠魂,定江山,励后世。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待赵斌亲口说完那设立七陵以慰忠魂之事,武班之中,静默只持续了短短一瞬。
随即,以岳飞四人为先,众将“唰”地一声,齐齐单膝跪地!这一跪,甲胄铿锵,带着战场独有的凛然之气,与文臣的躬身揖拜截然不同。
“陛下——!”
“臣等……代那些战死的弟兄们,谢陛下天恩!”
“谢陛下天恩——!”
众将齐声低吼,声浪虽不似文臣山呼那般整齐,却自有一股血性与力量蕴含其中,震得人耳膜发嗡。他们许多人眼眶泛红,并非为了自身即将到来的封赏,而是为了陛下口中那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为了那些永远倒下的同袍,终于能得享万世祭祀,魂归有所!
赵斌看着这群曾与他生死与共的将士,眼中亦闪过一丝动容。他微微颔首,沉声道:“众卿平身。逝者已矣,生者当勉。抚恤忠魂,是为不忘根本;而酬赏功勋,亦为激励来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