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施尚书推荐的你。”赵琦一脸无奈地说道。
这次没有抢到会试主考,他还是有些失望的。
毕竟这一届的学子意义非同凡响,这是皇太子监国后的第一场科举,那位必然极为重视。
这批登科举子在往后的朝堂之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谁能成为主考,就意味着能在这些未来的朝堂新贵中积累深厚的人脉。
“礼部尚书施大人?”王清晨眉头微皱,心中满是疑惑。
他确信自己和这位朝堂上的枭雄没什么交情,实在想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推荐自己。
“据说是京师学子力荐,差点就让你当上主考了。”赵琦没好气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羡慕。
自家这位下属在学子中的声望他确实十分嫉妒,走到哪里都备受追捧,而自己这位“天官”却没有这样的待遇。
不过,当他思虑起今日朝局时,却又不免忧心忡忡。
崔相告老已成定局,如今崔相手下第一大将手握会试主考之位,显然是世家层面开始发力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想将施泾川推上相位,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朝堂之上的权力争斗必将更加激烈。
“这……下官知晓。”王清晨心中略作思索,自然明白这对自己来说也算是积累资历的好机会,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恭敬地应道。
“嗯,去吧!好好准备准备,会试还是挺有趣的。”赵琦回忆起自己曾出任过一次主考的经历。
如今每逢年节还有不少学子送上座师礼,那种被人尊敬和感激的感觉让他难以忘怀。
虽然副考不如主考,但也足以重要。
尤其王清晨的副考是声望所归,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
果然,不到中午,旨意便到了吏部衙门,恩科会试时间定在七月中。
而王清晨这些考官至少也得七月初就入住贡院,一是为了避免考官与考生或其他官员私下往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二是为了防止泄题或“通关节”等舞弊行为。
在以往的科举考试中时有发生,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必须采取这样严格的措施。
贡院地点王清晨就比较熟悉了,仍旧是尊贤坊,这里也是他当初会试起飞的地方。
一想到即将再次踏入贡院,王清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回到府中,他看着几个即将赴考的学子,只能勉励一番,却是不能再指导课业了。
毕竟他这个副考官的身份摆在这,若是再指导,难免会让人说闲话,影响科举的公正性。
此时。城中学子们对于王清晨担任副考的反响却是极为热烈。
在他们心中,王清晨就如同文曲星下凡,有这么一位大人物坐镇,他们只感觉自己距离状元只差一步之遥。
“贡院门口张贴的黄榜你们可看了?今年恩科,礼部尚书担任主考,副考乃是王大人,看来我等的请缨果然是有用的!”一位年纪约莫二十出头的寒门举子捏碎手里的芝麻饼,神色激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这般人物掌考,就算锁院三月,我辈也甘之如饴!”另一位学子神色更加激昂,挥舞着手臂,仿佛已经看到自己高中的场景。
“修远兄莫要激动!这《大朔新闻》上已经刊登了,会试在即,我等还需精琢学问才是。”有较为沉稳的学子提醒道。
“只是不知王大人今年是否出题,要是王大人出题我肯定答不出来。”有学子振奋的同时,也有学子忧虑。
毕竟王清晨那三个问题如今仍被他们津津乐道,其难度之高让不少人望而生畏。
“应该不会吧?往年不都是三省六部主官出题吗?”此言一出,其他学子心中不由咯噔一声,只顾着高兴了,忘记了这一层,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要是王大人能够开坛讲学就好了,我等肯定大有收获。”沉默片刻,场中有学子遗憾道,眼神中满是渴望。
“王大人太过年轻,讲学容易招致非议。”有学子理智地分析道。
“是啊,不过,王大人的诗集我可是买了好多本的,回去赠与家中师长,他们肯定高兴。”有机灵的学子眼珠一转,想出了另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