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的“南洋卫戍军”扩编到三千人,新修的堡垒用两洲的钢筋(比普通钢韧三倍)加固,炮口对着马尼拉湾。林远让人在吕宋设“南洋通商总局”,规定“所有南洋岛国的商队,需在此备案,用两洲通宝交易”,此令由万历皇帝御批后,遍发南洋诸岛。
暹罗国王听说缅甸称藩,主动派使者来朝,愿“以大米换大明钢炮”。林远将此事奏请皇帝后,传旨允准,却附加条件:“借湄南河沿岸十里之地,修筑蒸汽船驿站,以速商路。”暹罗使者算清利弊,乐呵呵地签了约——蒸汽船运粮可比牛车快十倍,对暹罗亦是利好。
真腊、占城等小国也跟着来附。林远奏请皇帝,不必让他们派王子当人质,只需“每国选三名宗室子弟,入京师‘藩属学堂’读书”。这些孩子穿着大明儒衫,学《论语》,学算学,毕业后归国,自然成了亲明势力的种子。
防英法俄:南洋与两洲的联防
“安澜号”调到马六甲海峡,与吕宋的卫戍军形成“双关锁”。英国商船想偷偷绕开检查站,被“安澜号”的炮弹逼回,舰长高喊:“要么按大明商律交税,要么回你们的英伦三岛去!”此事奏报京师后,万历皇帝赞道:“就得如此,不能让外夷坏了规矩。”
法国传教士在安第斯山的活动,被两洲的“雨林突击队”盯上了。印第安人举着钢弩,把他们赶出橡胶林,还放火烧了传教士的木屋:“林大人传旨,这里的树,比你们的上帝金贵。”王守仁将此事上报,林远奏请皇帝下旨,在雨林边缘立界碑,用中法西语刻“大明领地,外人禁入”,以示天威。
林远给南洋和两洲的将领发了道密令,经皇帝朱批后执行:“互通情报,英国船在马六甲出没,便知会两洲‘同洲号’;法国传教士在南美露头,吕宋卫戍军就严查其南洋据点。”石星叹道:“有皇命加持,这张网织得更密了,英法俄想钻空子,难了。”
两洲的拓殖:开采与港口的双轮驱动
北美的铁脊山钢矿扩了三倍,新来了五千名矿工——一半是大明的流民,一半是从非洲买来的黑奴(林远特意奏请皇帝,下旨“按劳付酬,不许虐待”,由廉察司监督执行)。矿场用两洲的蒸汽绞车运矿石,效率比人力高十倍,炼出的钢锭,一半运回国,一半留在两洲造舰。
北美东海岸的“新明港”动工了。港口用钢筋混凝土(两洲新发明的法子,比石头坚固)筑堤,能停“靖倭号”级别的巨舰。王守仁奏请皇帝,在此设“两洲造船厂分厂”,获旨允准:“以后两洲的舰,不用再从江南运,自己就能造,更便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