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南溟布局:藩属新定与两洲拓疆

南美秘鲁的银矿也添了新设备。印第安矿工用两洲的“钻孔机”(蒸汽驱动)挖矿,银产量翻了一倍。吴兑将新银铸成两洲通宝,背面刻“银出安第斯”,故意让英国商人看见——这是奉旨行事,要让欧洲人知道“大明的钱,有的是银当底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向欧洲的预备:情报与商路的铺垫

林远奏请皇帝,在“大明译馆”(专教国人外语的机构)里加设“西语课”,从国子监选了二十名聪慧生员入学,专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与欧洲人打交道,需有自己人懂其言语,才好洞察其心,守住咱的规矩。”万历皇帝准了,还特命翰林院编修兼任馆丞,严督学业。

他又奏请派十名锦衣卫(皆从译馆生员中选拔,懂西语),伪装成商人,跟着藩属国的船队去欧洲:“画其地图,记其港口,察其钢舰强弱,为将来筹谋。”皇帝御批“可”,嘱“务必谨慎,以藩属商队所携本地货物为资,不可露大明痕迹”。

两洲的商行开始尝试“反向贸易”——用硫磺钢制成的钟表、望远镜(比欧洲的精密),换欧洲的羊毛、呢绒。英国商人见了,想用高价买钢钟的技术,被商行掌柜按林远所嘱回绝:“此乃大明御造之宝,不卖,只换。”

万历皇帝问林远:“真要与欧洲人开战?”林远答:“现在是预备——等新明港修成,钢舰能从两洲直抵欧洲,他们自然会乖乖按咱的规矩来。若敢不遵,再动兵戈不迟。”皇帝颔首:“善,以威辅德,方是长久之道。”

夕阳下,林远的《大明扩张全景图》上,南洋诸岛被红笔连成一片,两洲的铁矿、银矿标着密密麻麻的小三角,北美东海岸的新明港画着醒目的锚形符号。他用手指从云南划过南洋,跨过大洋,落在两洲的新明港:“从这里到欧洲,不过是几艘钢舰的距离。”

石星看着图上的“滇缅营”“南洋卫戍军”“两洲舰队”,感慨道:“当年抗倭要拼人命,如今靠钢、靠商、靠皇命定规,这扩张的法子,越来越顺天应人了。”沈一贯则盯着账本上“南洋贡银、两洲税银”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顺天还能生财,这才是祖宗保佑的正道。”

窗外,北洋化工坊的烟囱又高了几丈,江南造船厂的锤声依旧铿锵,吕宋的蒸汽船鸣着笛驶向马六甲——大明的触角,正顺着钢与商的脉络,在皇命的护持下,悄无声息地伸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