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着知识,眼中闪烁着求知与兴奋的光芒。他们开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甚至主动对经手的旧案提出新的见解,找到了几个被忽略的疑点。
李牧之看着他们的成长,心中稍感宽慰。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就是未来的希望。即便自己倒下,只要还有这样的人在,正义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当然,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李牧之格外小心,每次教学都更换地点,内容也绝不外传。他感觉到,暗处窥探的眼睛从未离开,对手不会坐视他培养力量。
这日教学结束时,夜色已深。李牧之特意留下宋钰。 “宋钰,你心思最为缜密,性格也最韧。”李牧之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页面泛黄的手札,“这是我多年办案的一些心得笔记,以及…对江州某些未明之事的推测。你拿去,仔细研读,非到万不得已,不可示人。”
宋钰接过手札,只觉得重逾千斤。他明白,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学生定不负老师所托!”他郑重行礼。
送走宋钰,李牧之独自站在院中。月凉如水,树影婆娑。 他知道,自己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门后的世界充满挑战,也充满危险。但他必须这么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夜风中,似乎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不知来自何处。 李牧之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阴影,手按剑柄。 那个神秘的匿名者,似乎一直都在,仿佛幽灵般注视着这一切,注视着这信念与传承的无声接力。
四下寂静,唯有风声穿过廊庑,带来深秋的寒意。那声叹息飘忽不定,似有还无,仿佛只是错觉。但李牧之(萧彻)征战沙场、执掌刑名多年练就的直觉告诉他,绝非错觉。
他按剑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庭院中的每一个角落——假山背后、古树枝桠、月洞门旁…阴影幢幢,却不见半个人影。
“何方朋友?既至此处,何不现身一见?”李牧之沉声开口,声音在寂静的院落中清晰可闻。
无人回应。只有一片枯叶被风卷着,打着旋儿落在他脚边。
李牧之并未放松警惕。对方能悄无声息地潜入府衙重地,避开所有巡逻守卫,其实力深不可测。若怀有恶意,方才自己与宋钰交谈时,便是最佳的偷袭时机。
但他没有动手。只是发出一声叹息?
是警告?是提醒?还是…某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李牧之缓缓松开剑柄。他意识到,这位匿名者似乎并不想与他正面冲突,反而一次次在关键处给予提示。从最初的长源县警告,到后来的账册线索,再到识破邻省陷阱、救下赵文远…其目的,似乎与他自己一致——揭开江州的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