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激烈地争吵起来,保守派、务实派和弗朗西斯这位激进派寸步不让。堡垒内充满了火药味。
陆昭然沉默地听着,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台平稳运转的蒸汽机,以及门外那辆载着他们穿越绝境的钢铁马车。他缓缓从怀中取出了那本守墓人古籍,翻到某一页,上面描绘着一些类似齿轮和能量回路的古老图案,又摸了摸怀里那三枚温暖的蓝色晶石。
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争吵:
“诸位,可曾想过,为何中原耗费举国白银构建的护盾,依旧险些崩毁?为何武功绝顶的勇士,在那地底洪流面前亦如螳臂当车?”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这个看起来虚弱不堪的东方人。
陆昭然走上前,指着那蒸汽机:“弗朗西斯教士所言,并非全无道理。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此物之力,虽粗糙喧嚣,却真实不虚,且……可复现,可壮大。一人之力有时尽,而机械之力,若有足够资源与巧思,或无穷匮也。”
他又看向那些保守派官员:“然,教士亦有所疏漏。此物非万能,需能源,需维护,需体系支撑。确非旦夕可成之事。”
最后,他目光扫过众人,落在了那台蒸汽机上,语气变得无比坚定:“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争议无益,何不……先行试验?”
他举起一枚蓝色晶石,其散发的纯净能量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舒适:“此物能量远超煤炭,或可解决部分能源之忧。我等可先以此谷为基,以此现有蒸汽机为核心,小规模试制一些……或可用于防御、或可用于运输的机械。成效如何,实践便知。若果真有效,再逐步推广不迟。若无效,再另寻他法,亦无大损。”
他看向弗朗西斯:“教士,你意下如何?”
弗朗西斯瞪大了眼睛,看着那蓝色晶石,如同看到了神迹,激动得语无伦次:“这……这是……星核能量?!你从哪里……太好了!如果有这个……很多问题都能缓解!试验!对!先试验!”
他又看向那些犹豫的军官和文书官:“只是小规模试验!耗费不了多少资源!难道你们不想看看,这东西到底能不能帮我们守住下一次攻击吗?”
军官们交换着眼神,最终,那独眼老军官缓缓点了点头:“……好吧。就依这位东方先生所言,先行试验。但规模必须严格控制,资源从我的份额里扣。”
文书官还想说什么,但被老军官用眼神制止了。
陆昭然微微颔首,将晶石交给弗朗西斯。沈星澜始终站在他身侧,手按刀柄,沉默地护卫着,用行动表示支持。
新的火种,终于在这片异域的废墟中,争取到了一丝微弱却至关重要的试验空间。工业化之路,就在这争议与妥协中,蹒跚地迈出了第一步。而未来,依旧笼罩在未知的迷雾之中。
试验的许可,如同在冰冷的灰烬中投入了一颗火种。尽管光芒微弱,却瞬间点燃了弗朗西斯教士全部的狂热。他几乎是立刻扑到了那台宝贵的蒸汽机前,眼睛里燃烧着规划蓝图的火焰,嘴里喋喋不休地念叨着需要哪些材料,优先改造哪些部分。
独眼老军官,名为巴顿爵士,是这支残军中威望最高者。他言出必行,尽管内心依旧存疑,还是很快调拨来一小队沉默寡言、但手脚麻利的士兵,以及一批有限的物资:一些破损的盔甲兵器(可用于重熔)、粗糙的煤炭、木材和少量粮食。规模被严格控制,透着一种“陪你们玩玩,别太过分”的谨慎。
堡垒大厅彻底变成了喧闹的工坊。炉火重新熊熊燃烧,风箱在士兵的拉动下呼哧作响。弗朗西斯如同一个指挥家,挥舞着扳手和图纸,指挥着士兵们拆卸、清理、改造。沈星澜也加入了进去,他虽不懂精密制造,但力量惊人,对结构的理解远超常人,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受力或传动上的问题,并用最粗暴有效的方式解决。他那辆经过实战检验的蒸汽马车,成了最好的参考样板。
陆昭然则安静得多。他的身体无法支撑高强度的劳作,便找了个避风的角落,铺开那张从战车残骸中找到的黑盒星图,又拿出守墓人的古籍,对照着研究。那星图并非静止,其上的光点会随着时间缓慢移动,路线也会微调,仿佛拥有生命。他试图理解其运行的规律,尤其是那枚在西方深处缓缓搏动的巨大光点,它代表着什么?目的地?还是……另一个“噬星之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偶尔会抬起头,看着大厅中央那台逐渐被改造的蒸汽机。弗朗西斯的目标很明确:最大化动力输出,并尝试驱动一台临时拼凑的、带有巨大钻头的矿石破碎机,以及一套能自动拉丝制钉的小型机械。这些都是营地重建最急需的。
然而,进展并非一帆风顺。材料的匮乏是最大的瓶颈。适合制造高强度零件的钢材极少,很多时候只能用破损的武器盔甲回炉重炼,质量参差不齐。弗朗西斯设计的精巧齿轮往往因为材料强度不够而崩裂。每一次失败,都让旁观的巴顿爵士脸色更阴沉一分,也让那些本就心存疑虑的军官们更加摇头。
“看吧,我就说这些铁玩意靠不住!” “浪费宝贵的铁料!这些铁足够打造五十把上好的长剑了!” 低语和抱怨开始在营地中蔓延。
转机发生在一周后。沈星澜带着几名士兵,再次深入山谷外围的战车残骸群,希望能找到更多可用的材料。在一辆半埋在滑坡下的巨型战车内部,他们有了惊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