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的铁棍突然砸在小黄面前的桌子上,巨响让他浑身一颤。
“注意力集中!从今天起,你每天工作16到20小时,完不成任务就别想吃饭睡觉。”
小黄颤抖着手指开始敲击键盘。他按照剧本,向不知名的受害者发送:“你好,周末有空吗?我在寻找一份兼职,看到您的招聘信息很感兴趣”。
一天,两天,三天...小黄一条诈骗信息都没成功发出。他的手机被没收,无法与外界联系,每天只有两顿发馊的饭食。
第七天,主管把他叫到办公室。
“你是木头吗?一周了一个人都没骗到?”
小黄低着头,不敢说话。
“把手放在桌上。”
当铁棍第一次砸在他手上时,小黄痛得几乎晕厥。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他左耳开始嗡嗡作响,世界一半的声音消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天不许吃饭,关禁闭!”
他被扔进一个铁笼子,里面仅能蜷缩着身体。笼子外的墙上,他看见几个模糊的血手印。
黑暗中,他听见隔壁房间传来凄厉的惨叫和一阵阵电击声。后来他知道,那是一个试图逃跑的人被“惩戒”——竹片侧着打、反着打,直到手筋被打断。
一个月后,小黄的体重下降了十五公斤。他的左耳已完全失聪,腰部布满铁棍击打的淤青。每天他机械地敲打着键盘,发送那些他早已背熟的诈骗信息:“你好”,“在吗”,“有个兼职感兴趣吗”。
---
第三章 转机
在湛江,小黄的父母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儿子的消息。他们报警后,得到的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答复:缅北果敢是出了名的“四不管”地带,正规救援渠道完全失灵。
就在他们几乎放弃时,一位亲戚建议联系潮汕商会。
“他们有时能从那些地方救人出来。”
小黄的父亲——一位一辈子与渔船为伴的老渔民——带着全部积蓄和从全村借来的钱,走进了中华潮汕商会办公室。
接待他们的是杨会长,一个面带倦容但眼神锐利的中年人。
“凯旋园区,徐老发的地盘,”杨会长看着小黄的照片叹了口气,“难度很大。”
他解释道,徐老发是缅北果敢地区一个新兴地方武装势力的头目,靠着电信网络诈骗起家,用暴力维系统治。他手握400多名兵力,形成“以诈养兵、以兵护诈”的犯罪模式。
“但我们试试。”杨会长最终说。
商会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他们首先通过缅甸分会,利用小黄偷偷描述的环境细节——窗外有湖、十字路口有桥——比对卫星地图,锁定了他所在的具体位置。
然后开始与园区谈判。这远非简单的讨价还价,而是一场危险的博弈。
“对方手里有AK,没有硬实力根本没资格坐上谈判桌。”杨会长后来向小黄父亲解释。
潮汕商会之所以能被园区“卖几分薄面”,是因为其在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商业影响力——泰国潮汕籍富豪谢先生旗下的东南亚物流网络就是最强筹码:“谁敢动商会的人,就别想再用他的港口和车队。”
经过十余轮谈判,园区最终开价:35万赎金。
“这笔钱里,10万给当地军阀买路权,10万覆盖园区运营成本,5万打点移民局,剩下10万才是老板净利润。”杨会长解释道。
小黄父亲颤抖着递上全村凑来的钱。
“我们会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杨会长承诺。
---
第四章 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