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代理科长临危受命,市委办暗流再起

《旧制度与大革命》。

这六个字从赵安邦口中吐出,像一颗投入林望心湖的石子,激起的却不是涟漪,而是一片深沉的思考。

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坐标。一个用来定位眼前这个年轻人思想深度的坐标。

林望的脑海飞速运转。他当然读过这本书,而且不止一遍。此刻,他不能只谈书本,他必须谈现实。

“读过,书记。”林望的语气依旧恭敬,“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摧毁一个坏政府的,往往不是它最坏的时候,而是它开始变好的时候。”

赵安邦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示意他继续。

“因为当人们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他们会麻木,会习惯。可一旦枷锁开始松动,哪怕只是一丝缝隙,透进来的光会让人们看到希望,也会让他们对枷锁本身,产生前所未有的憎恨。期望的增长速度,永远快于改革的脚步。”

林望顿了顿,将话题巧妙地拉回了现实,“这和我们的一些基层工作很像。为什么扶贫款、救灾款的发放,最容易引起矛盾?因为当老百姓知道有这笔钱,知道生活可以变得更好时,他们对这笔钱的渴望和监督,就会达到顶峰。这时候,任何一点不公、一丝延迟,都会被无限放大,变成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刘明宇的问题,根源也在这里。他截留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清水乡老百姓刚刚燃起的希望。”

一番话说完,办公室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赵安邦看着林望,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原先的[认可]标签,此刻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更深邃的金色,一枚崭新的、带着强烈肯定意味的标签,正在缓缓凝结——[可堪大用]。

“你很好。”赵安邦终于开口,评价从“不错”变成了“很好”,“回去吧,我等你的报告。”

“是,书记。”

林望转身,拉开那扇厚重的木门。门外,秘书小李正焦急地等候着,看到林望出来,他立刻迎了上来,眼神里充满了询问。

林望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那是一种“一切顺利”的安抚。

小李长出了一口气,头顶的[担忧]标签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钦佩]和[庆幸]。他知道,自己这次,赌对了。

“林科长,我送送你。”小李将林望送到电梯口,压低声音,“以后,有什么事,直接打我电话。”

这句看似客气的话,分量千钧。它意味着,林望从此拥有了一条直达市委书记办公室的、隐秘而又高效的通道。

“谢谢李哥。”林望真诚道谢。

电梯门开,林望走了进去。金属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小李热切的目光。看着电梯镜面里自己的倒影,林望知道,从踏出那扇门的一刻起,他在云州市委大院的身份,已经彻底不同。

他不再是那个被边缘化的“弃子”,也不再是那个需要谨小慎微的“小透明”。他成了一枚被最高层亲自关注、并且寄予厚望的棋子。

回到综合科所在的楼层,走廊里静悄悄的。但林望能清晰地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看不见的、躁动不安的气氛。

他推开综合科办公室的门。

“吱呀”一声轻响,像一个信号。

原本还隐约有些窃窃私语的办公室,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动作,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孙宇正拿着抹布,在给刘明宇空出来的办公桌消毒,动作夸张得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化武器清理。听到开门声,他猛地回头,看到是林望,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了地上。他头顶的[震惊]和[害怕],已经变成了一种混杂着[崇拜]和[不知所措]的复杂情绪,像一碗被打翻了的五味瓶。

角落里的老李,正用一块鹿皮巾,慢悠悠地擦拭着他的紫砂壶。他抬起眼皮,看了林望一眼,那浑浊的眼珠里,第一次透出了一丝清亮的光。他对着林望,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这个动作很小,却是一种来自老江湖的、最直接的认可。他头顶那枚[隔岸观火]的标签,已经悄然变成了[刮目相看]。

而变化最大的,是王姐。

她第一个反应过来,脸上瞬间堆起了灿烂得有些过分的笑容,快步从座位上站起来,迎向林望。

“林望,你回来啦!刚才……刚才真是吓死我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仿佛惊魂未定。

林望的【情绪图谱】里,王姐头顶的标签最为精彩。原先的[快意]和[伪装]还在,但旁边又挤进来两枚新的、分外明亮的标签——[巴结]和[投靠]。